被拒入境事件頻傳 蘇文欣:損害本澳的國際形象

三名文學節嘉賓未能入境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事實上,近年有不少外地的政黨人士、傳媒工作者、學者等均被治安當局引用《內部保安綱要法》條文拒絕他們入境。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表示,歐盟早前所發表的人權報告亦有提及外地人士被拒入境的事件,認為當局的做法會對本澳的國際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反映本澳是一個缺乏自由、不尊重人權的地方。」

蘇文欣指出,過往有不少外地人士來澳後,才發現被當局拒絕入境,而治安當局亦未有給予詳細解釋說明被拒的原因。而每當社會對當局的做法提出質疑時,當局卻往往會以「本澳沒有入境黑名單」等理由推卸,「政府一方面否認有黑名單,一方面又說有權拒絕外地人入境。」

過往每當有外地人士被拒入境時,保安司長黃少澤的回應均是「每個國家地區均有自身的出入境法律及政策,基於保密及安全理由,全世界都不會公佈受威脅的原因。」蘇文欣坦言,每個地方都有其出入境政策,即使如美國般提倡自由、人權的國家,每年都會有不少人被拒入境。但他指出,本澳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又經常提倡要與國際掛勾,「是一個十分愚蠢的做法。」

治安當局經常以保密為由,不對外公佈拒絕入境的原因。蘇文欣認為,難以斷定治安當局在眾多拒絕入境事件中是否存在濫權的情況,「但是否存在越位的情況?起碼在公眾的眼光看起來會是,因為政府不公開資訊,只有在政府內部才看得到,公眾就不得而知。」

「當局有權拒絕外地人入境,但這個權力是否用得合理?」蘇文欣認為,政府內部有必要檢討,拒絕外地人士入境的做法是否能維護到本澳的最大利益?因此舉對本澳的形象來說並不理想。加上如歐盟等國際組織的報告亦多次提及相關問題,稱本澳並不是自由的地方,會限制出入境,這些記錄將會反映在國際的記錄上,從而影響到本澳的國際形象。

至於在監察公權力的運用方面,蘇文欣則認為,由於政府鮮少公佈相關資訊,導致一般市民難以進行監督,認為議會及傳媒應要承擔起監察公權力的責任。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