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成為大環境的俘虜──藍媽媽的快樂與哀愁

中午時份,與藍媽媽約在北區一家本地連鎖食店見面,整家店都是穿校服的學生為主,這區白領比較少,好不容易才等到位置。剛坐下,藍媽媽便急匆匆地趕來,她在附近上班,只能趁著中午那一個多小時吃個快飯,邊吃邊做訪問,生活的緊張一如這家擁擠的食店。

藍媽媽說,她必須要有一份正職,才能維持書店的工作。

藍媽媽有全職工作,與很多媽媽一樣,在維持生活和照顧家庭之間忙碌不已,時間常滿得插不下針來,但同時,她也意識到自己和孩子的心靈需要,因此自女兒出生後,她開始經營一家只在Facebook上存在的「藍媽媽書店」,女兒就成為她的最大動力。

「在懷著孩子時,我便開始為當媽媽做準備,當時讀了很多教養書,知道閱讀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那時便覺得一家兒童書店的存在很有必要。到女兒上學後,接觸到很多家長都說有為小孩選書的困難,我便開始嘗試為他們介紹一些書,然後又幫他們訂回來,慢慢就發展成現在網上書店的模式。」一聊起自己的店,藍媽媽便爽朗地打開話匣子。

藍媽媽書店的講故事班活動。(「藍媽媽書店」提供)

藍媽媽書店的講故事班活動。(「藍媽媽書店」提供)

租金:經營者的最大困難

即使實際已有不少支持者,但藍媽媽仍不打算開設實體店:「不可能啦!如果租了地方,便要負擔租金、水電、日常開支和店員人工等,還很可能會有貨品積存的壓力,每月的銷售壓力也會因此增加不少,一想到這些,便不會想有實體店。」藍媽媽很清楚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租金,一直都是小本經營者最大的障礙,尤其在現在的澳門,租金之不合理已剝奪了許多創業者的夢想,因此她果斷地不要受制於地產霸權。「而且如果一旦有了實體店,可能要賣不同種類的書才可維持,這樣我便要花精力去賣一些我不想賣的書。」在各種周詳的考慮之下,藍媽媽決定在個人能力以內,小本經營就好,這樣,應該會做得開心一點。

「我很明白,做書店根本賺不了錢,所以基本上我就是one man band,妹妹有時會幫忙送貨,其他都是我自己來。」

藍媽媽與琴行合作,寄放一些書籍給小朋友閱讀。(「藍媽媽書店」提供)

藍媽媽與琴行合作,寄放一些書籍給小朋友閱讀。(「藍媽媽書店」提供)

由於客人全是網上訂書,藍媽媽要親自送貨給訂書者,這項工作就由她和妹妹來做,而日常行政如向出版社訂書、處理貨運、與客戶聯絡、確認訂書和交收等事宜,全都是藍媽媽自己一人搞定。小本經營的困難其實也不少,如少量訂書不易受理,折扣不多,運費成本又高等,不同的書又有不同的通路,這些藍媽媽都要一一應付。「暫時這些麻煩還可以忍受,到將來有一天真的受不了時再想吧。」暫時藍媽媽不想算計太多,只想保持熱情,單純地為閱讀這件事服務。

為每一本書寫好推介

由於沒有實體店,客人買書唯一的參考,就是藍媽媽的推介文字,她也深明經營書店最重要的就是選書,因此每天都會在Facebook至少推介一本書,「基本上所有書籍都是自己讀過覺得好才會寫推介的,尤其那些親子教養書。」

為了選書,每周均會花不少時間買書、看書、寫推介,然後再為客人訂書。開始的時候,她的讀者都是以身邊的家長朋友為主,認真的態度在家長之間受到歡迎和信賴,兩年多的經營下來,口碑日隆,影響力亦逐漸擴大,除Facebook上一千七百多名追蹤者,在wechat group上還有四百多名會員。「每一本書,我都會同時放在Facebook和wechat上,方便不同群體訂購。」

原來有這麼多家長關心閱讀這件事,這實在使人高興。「是啊,這都是當初想不到的。」藍媽媽興奮地說,雖然不是每本書都會有人訂,但至少會看到她的推介,會對書籍多一點了解。「一個愛閱讀的家長,對孩子們來說太重要了。」當然過程中也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如不明白繪本有什麼用,為何要賣這樣貴(一般台灣出版的繪本都要上百元一本),有人會先問一本書的頁數有多少,或者只關心是否對學習有用等,什麼狀況的買家也遇到過。「我很明白這些心態,畢竟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只要現在更多人開始重視孩子們的閱讀,也愈來愈關注到3C產品的壞處,這些都是好事。」

存活於狹縫中的個體業者

為了凝聚會員,有時藍媽媽也會搞一些讀書會等活動,這時就不禁想到實體店的好處來:「要搞活動找場地真的很傷腦筋,現在還有哪些場地是平租的?」於是我們認真地研究了一下,發現自從牛房倉庫在半年前關門後,真的很少有民間場地是免費、低租以及比較友善的,而那些在文產基金拿了千萬資助開設的「平台」,沒有一家會撥出一丁點空間,以低租金或免費來給民間使用者。
政府的場地要一堆申請手續,私人場地租金不菲,拿了資助的場地有空間但不開放,這是沒有實體店但又想推動閱讀的藍媽媽要煩惱的事。

藍媽媽之前曾與「文創村」一個租戶合作過,在店內放置一些繪本讓人閱讀,但後來該租戶也因租金太高等問題而搬走,就這樣,又少了一個合作空間。

兜兜轉轉,我們又回到「租金」這個議題上。在台灣的文創發展藍圖中,書店是重要支持項目,然而在澳門,書店業者首先面對的「租金」問題,就沒有解決方案。為何那些拿了千萬資助的「平台」仍無法對業者提供實質支援?為何資源總是集中在大財團手上,而實幹的藝文工作者、小本經營者,總是在食物鏈的最底層,連基本生存也成問題?為何城市的資源如此豐厚,但生活與生存的質素如此低?這都是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問題,而藍媽媽的網上書店,就好像是在不合理大環境底下,努力開拓一個比較合理的生存。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