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局局新。過年前幾經周折最後落定的文化局長人選,仍由文化人執掌,相信這是使人較為安心的決定,同時期望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日本著名劇作家平田織佐在其專著《藝術立國論》中,提到執掌文化行政的長官因為手握資源分配等重要職權,因此必須具備三項基本原則:「對地方有高度的理解,對藝術擁有深度的造詣,最重要是對藝術的熱愛。」與司長原來認為只須派遣行政能力強的官員,並認為文化資歷僅屬次要的論說,剛好有完全迴異的見解。
《藝術立國論》的書名看來好像有點嚇人,但其實是一本平易近人的入門書。自2001年出版後,即成為文化管理及文化政策的代表作。之所以要使用「立國論」這樣的措詞,據譯者林于竝在〈導論〉中所言,是因為作者「有意讓自己站在國家的高度來思考戲劇的問題」,這本書就像是作者本人的「文化政策白皮書」。
平田從強調文化的公共性來立論,認為文化應等同於教育、醫療在社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並認為,文化藝術的公共性在未來將不斷提升,因此,政府保護與發展文化的責任將更為重大。平田提出這點的大前提,是針對當時經濟崩壞、正進行產業結構轉換的日本社會,他反思正步向邊緣化的文化資源,思考文化藝術如何發揮效能,他認為想像力、創造力、感受力等,都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核心能力。他提出政府必須要確保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同時又有捍衛其獨特性的決心,對文化要有保護及勇於開拓的責任,而這些都必須透過政策的制定來確立。
相對於市場經濟的強勢,平田特別強調保護藝術發展的重要性,「藝術經常是來自於弱小者的表現」,優秀的藝術呈現的是在高度消費社會中不易被看到的事物和現象,而使藝術永久留存下來的也正是這樣的特質。平田認為,在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衝擊之下,使戲劇依然存活的條件就是,要「成為對社會而言『不可或缺的事物』。」何謂『不可或缺的事物』,說到底,「那就是即使作為娛樂的戲劇滅絕了,戲劇的智慧對於人類而言永遠都有用。」他強調,從藝術提煉出來的,是智慧。
雖然今天可能已有不少人會認同文化的重要性,但文化的公共性這一概念,卻仍未為大多數人所認同,更別提文化在社會中的地位。這點,只須比對一下每年施政報告中各部門的財政預算就知道了(根據2018年施政報告概要,教青局:6,505,000,100,衛生局:7,565,045,900,文化局:843,673,400,參看資料),即使再加上「文化基金」及「文產基金」等項目,社會用於發展文化的資源,與教育及醫療相比,仍相差數倍之遙。我們與平田當年身處的2001年的日本,情況相近。
看到這裡,如果你內心不期然地這樣想:「當然啦,教育和醫療是每個人都必須被保障的」,即你其實也在認為,文化是相對沒那麼重要或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事物,因為「所謂的公共性,就是對受惠者而言不可或缺,同時對社會整體而言也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果你正好飄過這樣的想法,那麼請務必翻開此書,因為平田織佐會在書中通過各個章節逐步告訴你,文化藝術對整體社會及個人,為何如此「不可或缺」。
平田織佐在日本各地教導戲劇及進行劇場演出多年,所接觸的都是在地民眾,本書即圍繞其在各地所見現象為基礎,提出圍繞社區發展、藝術與市場、戲劇教育、文化政策及資源分配等的思考及政策倡議,如他在書中提倡的「藝術文化振興法」、「劇場法」等政策,更在該書出版後在日本相繼制定完成,由此可見該書的重要性。書中所談的都是一些基本而重要的觀念及議題,從實際生活和工作中而來的詰問,毫不離地,他親切的書寫方式,有時又像與學生上課般帶點隨意的點評,讓人讀來輕鬆,而閱讀此書,的確有助釐清對文化發展常有的一些疑問及誤解。
在該書的最後,平田提出「保護藝術與藝術家的是每個市民」的理念,這正是藝術權利在得到維護和拓展之後,所展現出來成熟的公民社會的表現,也是他所提出的值得期許的文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