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飯店形同廢墟 梁惠敏:文物保育非「保而不育」

資料圖片

文化局現正就《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及《荔枝碗船廠片區不動產評定》展開公眾諮詢。在今早的澳門電台節目《澳門講場》上,有市民致電節目批評,新馬路上半段不少建築物如六國飯店等因保育不善而形同廢墟。他亦指,外國許多古老建築都可以作商業用途,唯獨本澳不少舊建築卻形同廢墟,質疑當局不希望遊客前往新馬路上半段,「係人見到係廢墟都唔想行!」並批評文化局的文物保育工作「保而不育」。

出席節目的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回應時強調,當局一直鼓勵業權人活化文物建築,對於一些缺乏維修保養的文物建築,當局亦會通知業權人履行維修保養的義務。她指出,近2年當局所接觸關於新馬路上半段的案例中,部分業主已完成修復及活化工作,有部分業主要求當局提供技術意見,亦有項目已進行活化的規劃工作。她重申,政府並非「保而不育」,而是希望在保護文物建築中進行活化,政府亦對活化文物建築持鼓勵及支持的態度。

亦有市民指出,白馬行葡國駐澳總領事館現址為文物,過往曾經是醫院,認為當局未來可與總領事館進行換地,並開放該建築讓市民、旅客參觀。梁惠敏回應指,當局過往曾收到不少市民意見,認為可以將一些政府正在使用的文物建築釋放出來,讓市民旅客參觀。政府就此需要作全盤考慮,並因應各個政府部門現正使用的功能,需要長遠考慮。

另外,《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諮詢文本中提出19條須作特別保護的風貌街道。有市民認為,歷史城區的風貌街道較為分散,當局應作整體保護。梁惠敏指,當局不將歷史城區中的所有街道列作風貌街道,是由於歷史城區範圍較廣,分佈著許多街道、巷道,需要視乎每條街道是否能體現世遺的特色,否則「為保護而保護」,可能會令需要特別關注的街道失焦,未能達到保護的效果。當局需要選出能代表歷史城區重要價值元素,包括城市肌理、景觀及風貌特色的街道作保護,才能更具體及明確。

至於未來會否考慮保護更多其他街道,如關閘、蓮莖巷、三盞燈等,梁惠敏稱歡迎市民給予更多意見,雖然相關街道非位處歷史城區中,但值得在城規中作參考,當局在發表規劃意見時作維護的意見。

梁惠敏亦指,19條街道列作須作特別保護的風貌街道,並不等於將其列為文物,受到《文遺法》嚴格規定不准改動,而是要求新建的建築物的色彩及招牌等要協調整個街巷的氛圍,風貌街道主要針對建築物外的環境,包括材料、顏色、高度、樹木及戶外設施等,而建築物在未來重建或發展時,亦要按所制定的準則維護街道的風貌及氛圍。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