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預算增加有否蒙混過關 林宇滔:人性化分項有助監督預算

根據財政局的中央帳目,政府今年1至9月的開支約為500億。但再查看當中分項,只標示為「經常開支」、「資本開支」、「財務活動」等,非財務專業人士甚難理解。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討論預算的焦點不應是各司各加多少,而是如何分項,讓公眾可有效監督,及提出相應訴求。同時,亦應關注預算的增加有否涉及蒙混過關。

監督開支上升 落實問責

林宇滔認為,增加預算的討論焦點不應只是「哪個司加多少」的問題,「增加預算會否蒙混過關?這是公眾關注的。」他提到,「天鴿」之後,多個部門因為設備受損等需要增加預算,「例如黃司說海關浸了80部車,為何會浸?為何低地的車沒被處理?今次民署亦損失了很多車,為甚麼會損失?」他認為,壞了車買車合理,但要查清壞車的原因,繼而問責。「是百年一遇?還是過去有機制避免水浸車,但政府沒做?點解今次浸咗?『黑格比』有冇浸?其實要追究這些問題。」

「政府有沒有汲取黑格比的教訓?是有措施避免今次損失,不過今次風災太厲害,還是我們重蹈覆轍?」又以關閘地下巴士總站為例,2008年颱風「黑格比」襲澳,關閘總站亦曾出現嚴重水浸。翻查資料,政府過去曾多次「改善」。例如據報章報道,2013年政府為改善站內通風設施招標,斥資560多萬元建造現時的中央安全島冷氣候車區,但效果遠低於公衆預期。

而今次「天鴿」吹襲,關閘地下總站再次遭受嚴重水浸,且當局是在「天鴿」之後才認為有必要把原先設於地庫層的機電設備,遷移至地面的關閘廣場,以至原來的重整設計圖則需要修改。「按照這邏輯,證明政府根本沒有汲取(黑格比)教訓。」

人性化分項有助公眾監督

另外,林宇滔指,現時澳門政府財政預算是純技術性的編制,例如只是劃分中央部門、自治機構、PIDDA(行政當局投資計劃及發展費用)等,較難看到一些細項,亦並非從居民監督政府角度分類,這並非好事。「項目分類處理,哪項增加減少,我們才有討論空間。」

他以巴士加價為例,「交局增加開支我唔認同,但巴士加預算我認同。」但巴士預算現是交局預算的一部分。他認為,預算不應以司的範疇去劃分,而應按操作範疇,如民生福利,去分項。「部門限開支,社服機構的預算也不能加,而公務員繼續加薪,仍是要繼續增加部門開支,但預算維持不變,於是社福機構或相關團體的開支都被控制着,(政府與機構)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他又表示,應關注預算上的資訊是否能讓公眾有效監督。「錢從哪裏來,錢從哪裏去,清楚讓我們看到,這是重點。」他認為,公開項目可包括每個部門的人事開支是多少、今年有否增長,部門購買服務、硬件等開支有多少等,「這樣會更客觀。我們現在只有一個總額,沒有一個具體數字去分析。」

另外,一些「小金庫」,如基金會、財政自治部門的財政亦應受關注。他表示,政府的不少基金會行攻費用亦沒向公眾交待過,「而坊間盛傳這些行政費用,包括人事費用係非常高昂。可能是坊間謠傳,那政府就要公佈清楚話俾大家聽。」而如將來若要讓公眾更詳細知悉,各部門包括基金會、政府全資擁有的公司、公共開支預算等,應有獨立帳目,讓公眾可更有效知悉情況。「要有很清晰的財政理念、財政清單,分類要人性化,讓公眾可清晰地監督,並提出相應訴求。」

 

相關報道︰

預算點樣算?

https://goo.gl/ZvXtNR

 

吳國昌:支持民生福利預算獨立分項

https://goo.gl/ZpWqfr

 

李靜儀:應主動清晰交代預算

https://goo.gl/vucR4E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