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田伴生機農場:我們是神聖土地的伴侶

香蕉樹是農場的原居民。

香蕉樹是農場的原居民。

農民的腳踏實地是我所敬崇的,近幾年籌辦活動時也多考慮加插農務元素。今個五一假期,我便與一班青年前往廣州的田伴生機農場拜訪體驗。本以為生機農場與有機農場差別不大,聽罷農場主紫雲英的介紹後才知道兩者差距甚遠。「生機」非常講究內在系統的能量,完全不用外來的有機肥或冀肥,只會每年種植綠肥和善用田內的雜草去改良土壤和提供營養。

三日兩夜裡,我們吃著他們的蔬果,像吃著滿滿大地氣息,用自然的能量滋養著我們的身體。他們尤其自豪自家產的香蕉,在與農場主蟛蜞菊的閒聊當中,我強烈感受到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敬畏之心。因此我特別邀請兩位農場主紫雲英和蟛蜞菊(以下簡稱紫和菊)進行訪談,分享他們的農場故事。

田伴生機農場的名字有甚麼涵義嗎?

紫:我們認為人類不是土地的主宰,只是神聖土地的伴侶,依靠土地和大自然才獲取我們的所需,所以是敬畏和愛的心態。農夫必須用心聆聽土壤和植物的需求,順應自然,用愛和更少的干預管養作物。

甚麼是生機農場?

菊:生機農場是有機農業體系的一種,通過綠肥、輪作、多樣化種植及自然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來營造一個平衡和諧的生態。生機農場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種養同時結合,農場內部實現自我迴圈,通過天然材料為土地提供順勢治療,增強土地和作物的活力;同時按照天文日曆(太陽、月亮、行星等天體的運行規律及不同星座對動植物的影響制定出的耕種日曆)和中國農事曆法、地域實際情況安排農事。

農場採收九成熟的香蕉。

農場採收九成熟的香蕉。

農場是幾時和如何開始起步的?

菊:我們是從去年9月開始起步的。在加入這個團隊做整個農業區域規劃時,我一直找不到內心認可的根本:究竟農業要如何去做?之前許多的農業思考和規劃全都是以一個城市建設或者房地產的思維去考慮,例如農業加旅遊、農業加健康等。後來我們團隊去臺灣考察後找到感覺,他們的休閒農業有他們的故事,故事源於農民熱愛土地、熱愛環境、熱愛農業。首先做好農業,保護好他們的環境,慢慢才有文創、休閒、旅遊或者其他元素。因此我們認為應該腳踏實地把農業根本做好,再做休閒、做教育或者做酒店就更有內涵。反觀當今的中國農業熱潮,按照農業房地產資本湧入,沒有真正理解農業的核心和本質。

現在有哪些人在農場工作?

菊:我們公司只有三個人,農場有五個工人,基本上是八個人做四十個人的工作,春耕、秋收等農忙時候會多招募幾個人或臨時工。農場的工人是本農村的閒散農民,沒有土地耕作而去打工的。

農場為甚麼種植香蕉?

菊:農場不只種植香蕉,還有甘蔗、蔬菜、瓜果、水稻等。而香蕉是在我們尚未做生機農場時已存在。起初,我們按照自己的主觀需求和喜好,想在這片土地種甚麼就種甚麼,但這是錯誤的。地域的條件,包含氣候、土壤的特性、水源和整個大氣環境,將決定土地適合種植甚麼。建立此生機農場之初,我們向這裡的老農民瞭解這塊地以前種甚麼,他們告訴我們這裡最初種植水稻、香蕉和甘蔗。

可否教我們如何分辨生機香蕉與一般的化肥香蕉?

紫:一般市面的化肥農藥香蕉從七成熟就會採收,外表還是起菱角的狀態。而我們的香蕉是九成熟採收,其表面已經比較圓潤。

菊:只要用化肥的蕉皮就是厚,蕉肉的質感不結實,而生機香蕉的密度相對比較豐厚,水份較少。此外,咬開蕉的橫切面,看到好純沒有太多籽,而七成熟的蕉切開後籽芯會更明顯。

紫:香蕉是一種後熟的農產品,採收後才成熟。冬天時我們遵循古法,香蕉會過香火(拜神燒的香),經過香火的薰制將加速它的成熟,口感更好。

農場主蟛蜞菊讓參加者親嘗香蕉乾的滋味。

農場主蟛蜞菊讓參加者親嘗香蕉乾的滋味。

你們的農產品價格會否比一般市售的貴?

菊:生機農業產量比大量用農藥化肥的低一些,屬於自然狀態下的正常產量。沒有農藥化肥或有機肥的投入成本,換來的是時間和空間的成本;價格而言,我們的產品比市場上有機或無公害的產品便宜,卻比一般農藥化肥的貴些。生機農產品更符合人類生命力的需要,所以昂貴與便宜是價值觀的問題,我們不去比較,只是關注我們的品質。

你們的消費者主要是甚麼人士?

菊:我們的消費群體是以關注食品安全、關注健康和熱愛自然的人士為主,比較多是知識份子、華德福學校社區的人士。農場大部分消費者建立於朋友的信任關係,互相瞭解、認識和接納我們的做法,品嚐我們的產品,給到他們經由食物帶來的喜悅,甚至內心的感動。

在過去有沒有遇過甚麼難忘的事?

紫:開懇農場時,我倆變成一個慳妹,但當我們知道我們需要一台昂貴的拖拉機和深鬆犁去改良土壤時,想都沒有想就拍板買了。而且這台深鬆犁可以說是從另一位農夫手上搶過來的,國內只有一台,如果製造需要等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所以便懇求他割愛出讓,最終我們的誠意感動了他。這台深鬆犁很有技術要求,國內現有的深鬆犁翻動土壤表面,但表面的腐植質是對土壤很珍貴的物質,我們堅持保留。

菊:有位阿姨說,以前自己種田時會把草拔掉、很厭惡地丟得遠遠的,現在再也不丟了,就放在植物旁邊。隔壁地塊的人家詢問他們,她便會說「學學我老闆的做法吧,有效的」。

農場的未來的規劃是甚麼?

菊:用一年時間經歷春夏秋冬四季,瞭解掌握農場四季的變化和規律,用三年的時間把農場生態達致高效平衡。第二是教育板塊,一部分針對對農耕有興趣的人士或者有意從事農業的人推廣這個農法,另一部分針對兒童,讓他們去認識大自然、認識人類與土壤的關係,如何去意識到我們只是土地的伴侶,而非主宰。第三個板塊是健康養生,例如開展食農教育、按照大自然的節奏和節氣養生的課程。

如果想在像澳門這樣的城市種植,有甚麼建議嗎?

紫:生機農法不侷限於面積規模上,可以運用在大面積的農場,小面積甚至一個陽臺亦可。以陽臺種植為例,把土地變成花盆,主要工作是改良土壤,把生廚餘先用攪拌器等工具弄碎,再一層土、一層生廚餘、一層土、一層生廚餘……不斷重複,土壤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慢慢轉化為腐殖土,撒上綠肥或其他種子,等綠草長出後剪掉覆蓋到土壤,不斷重複,就會不停地給土壤養分,產生腐殖土。腐殖土可把澆水量降低至好低,陽臺種植便更方便。

菊:以澳門的城市特徵來說,土地資源不多,耕地非常少,經濟產業都是商業和旅遊娛樂業為主。發展農業也只能是城市化農業,可以利用公園、城市綠地、社區綠地等做城市小農園,讓城市人接觸既能觀賞、又結合城市生活的城市菜園,做小型的社區支持農業(CSA),讓城市公共空間成為城市社交、食農教育、自然教育的場所,在歐美都有這些做法。

經過訪談,筆者感覺生機農場的概念真的十分適合在都市裡的小型農耕,簡便順應自然的種植方式,也許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在家裡種植。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