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六國飯店有幾威?

昔日六國飯店內景(圖片來源:《澳門鄉土茶事》)

如果前港督彭定康公開吃蛋撻是一場出色的公關手段,那80年代澳督高斯達到六國飯店飲茶,大約也是一次對廣東文化的巧妙保育。

「若不是高斯達來飲茶,『六國』早就拆了!」根據民政總署的《澳門茶文化叢刊》第二期一篇文章,一位於六國飯店(茶樓)任職長達30年的職工憶述曾見到澳督高斯達到六國飲茶,其後工務部門高官被撤換,又指原本有人「斟掂」,承諾準許將六國茶樓所在樓宇拆卸,就在面臨毀滅的最後關頭得以保存,成為著名的建築文物。

姑勿論這故事是否屬實,究竟「六國飯店」是何許飯店?有幾威水?

據悉,澳門的六國飯店前身是得心茶樓,於1938年開業,亦即抗日戰爭爆發初期,是澳門近代傳統特色的茶樓,亦是當時不少社會名流的聚腳點。有說澳門六國飯店的創辦人是廣州「茶樓大王」譚傑南,而此人當時同是廣州陶陶居、蓮香、涎香、六國等酒家的老闆。廣東著名食家「江太史」江孔殷、民國國防部軍官張之英等人都曾為六國飯店題字。

根據民政總署的《澳門鄉土茶事》,六國飯店所在的建築物始建於1913年,樓高三層,入口位於十月初五日街,茶樓內三層面積不一,以專門招待貴客的頂樓最大,第二層次之,底層最小。底層大廳兩側全是卡位,中間放置一些圓桌及椅子,門旁設有燒臘部;第二層除卡位外,面向新馬路及木橋橫街一側有較大的窗;頂層則地方寬敞,有多張分散餐枱,天花板上有吊扇,牆邊掛有鏡子,柱邊亦有木雕作裝飾,佈局大氣。而飯店的金漆匾額、木櫳屏門、藻井天花、銀字大鏡、酸枝枱櫈等,在當時亦盡顯地位。影星張艾嘉80年代參演的電影《海上花》據講亦曾於六國飯店取景。

位處新馬路近內港一帶,在昔日碼頭尚未搬遷時,六國茶樓的茶客層面甚廣,除鄉紳名流,亦有附近街坊、工人和船客等,後因各種原因於90年代結業。雖然被評為法定文物並受《文遺法》保護,但六國飯店的大幅立面卻已「被剝落」。理應保護文物的部門更指六國的外牆情況與三年的情況一樣,未見有違規拆卸施工跡象,又稱2014年當局在巡查時發現六國飯店外部牆體進一步惡化,已主動要求業權人恢復六國飯店的立面原貌,還原建築藝術價值特色,有關計劃已入則工務局。但近一千日過去了,現在已是2017年,這三年間建築立面何曾有被還原?何以六國飯店要落得如斯下場?

順帶一提,回歸前第56/84/M號法令,即「建築、景色及文化財產的保護」的有關規定,亦是在這位據說曾到「六國」飲茶的前澳督高斯達任內通過,但這法令其實並未包括六國飯店,而是一直到前澳督韋奇立任內,第83/92/M號法令通過了,受保護建築的名單中才出現六國飯店的名字,但這似乎並不抵觸《澳門茶文化叢刊》的一位作者在文中的慨嘆:這座異常珍貴的中國傳統文物建築,原來是由一國葡國殖民地『兵頭』,一個『鬼佬』挽救過來。今日澳門早已回歸,澳人治澳十數載了,當我們要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創意城市中的「美食之都」時,或許該由尊重自己的傳統飲食歷史建築開始。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六國飯店外立面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