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舊漁船 修復後成觀光明星 Bibito Herinque:澳門需保育海洋傳統

香江壹號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船是本澳昔日重要的交通工具。九十年代,本地製造的「海安號」、「阿媽號」亦曾在在媽閣一帶出航,為本地居民及遊客帶來海上觀光的美好回憶。2016年,政府於施政報告再提到「海上觀光遊計劃」,表示「支持業界推出航行於澳門半島、氹仔與路環之間的海上觀光遊項目」。於本澳以傳統中式漁船同樣經營「海上觀光旅遊」的Bibito Herinque 認為,澳門現時與海洋的關係不及從前親密,休閒海上遊的風氣不算強,政府需要加強推廣,又指荔枝碗船廠被拆非常可惜,提出船廠應被保留,讓公眾可了解本地海洋文化的過去,並有接觸海上活動的機會。

船文化褪色 可惜加可惜

Bibito公司的觀光船「香江壹號」於荔枝碗製造,本是三帆蝦艇,船齡已逾四十年,經修復後成為觀光船,讓遊客可以享受澳門及香港的海上風光。他表示,早於2012年亦曾希望把於荔枝碗製造,曾代表澳門參加世博的「澳門號」從葡國帶回澳門,作觀光船用途,同時紀念葡國航海家歐維士(Jorge Álvares)來華五百年,唯最終未能成事,「澳門號」的狀況日壞,感到非常可惜。「在我看來,『澳門號』屬於澳門,並非葡國。那是一個很好的標誌。它可成為澳門的象徵,成為澳門的親善大使。」

而另一個可惜,是荔枝碗船廠被拆。Bibito表示,政府宣佈清拆船廠後,亦曾向當局提議一規劃方案,包括保留船廠建築,同時將之改成修船廠、遊艇會、航海學校、博物館等。「一方面是保留回憶,同時以現方式,保持村落與海水及傳統的關係。」他認為,荔枝碗鄰近金光大道,可讓遊客了解澳門的另一面,同時保留路環的固有特色,但政府對其建議並沒表態。

「可親歷過去現場比參觀有關展覽更重要。船廠一但被拆,我們就失去了可讓人親歷過去現場的機會。它本來可以是個活生生的博物館。」

「如我們的傳統散失,我們的文化身份也將散失,澳門也會失去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為甚麼要旅遊?就是希望經歷沒經歷過的。如澳門變得與其他城市一模一樣,那亦再沒到澳門旅遊的需要。」

澳門帆船負責人 Bibito Henrique

海上觀光配套趕客 香港發展潛力更大

Bibito又指,政府雖然希望積極發展海上觀光,例如推出「遊艇自由行」等計劃,但其實配套嚴重不足,各種不便令遊客不願駕船前往澳門。「即便是小小的維修,我們都要到香港或內地完成,在澳門沒地方可以辦到。」又指,現時路環停泊遊艇的位置水太淺,故不利稍大的遊艇停泊,同時澳門的規矩又多又不便,亦令他們的公司卻步。「例如如要把船由南沙帶到澳門,中間有很多規矩程序,我想起都覺得,還是算了吧。去香港一切都簡便多。」

他表示,公司「海上觀光」的業務去年在澳門增長緩慢,在香港則漸受歡迎。他認為香港的發展空間更大,而相比香港政府及旅行社,澳門有關方面的態度並不積極。「香港的旅遊部門都很大力推廣海上旅遊。我們(澳門)有很多遊客,很多旅行社,但他們大多只想把遊客帶到賭場。」故要「海上觀光」成功,在Bibito眼中,推廣非常重要。

「在我看來,香港沒有澳門那種海洋的文化底蘊,但他們有推廣,人們也很喜歡。」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