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安豪:荔枝碗規劃應由民間主導

政府一直強調荔枝碗會有規劃,但即使傳媒多次追問詳情,各部門依然三緘其口,絕不輕易透露半句,更在未有任何公佈任何規劃詳情前先拆船廠,實行「先拆後奏」。目前荔枝碗前景未明。城規會委員、建築師利安豪認為,荔枝碗的規劃該以人為本,政府應讓市民參與規劃,否則荔枝碗會變得毫無特色。

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2年亞太文化遺產保護奬——評審團創新大奬」的利安豪認為,荔枝碗是澳門文化上重要的板塊。他表示,仍記得小時候紅街市附近遍佈船廠,形容是「一個完全不同世界」,「工匠們像在建造一條龍,很大,很美。」又指往日路環船廠仍在造船時,自己亦曾帶朋友到荔枝碗遊覽。「澳門最好的木匠,不少都是造船出身。他們有一種熱情,也有一種對木材的鍾愛。」

利安豪表示,荔枝碗船廠的沒落令人很傷感。他認為,荔枝碗而當中最為首要的,是容許民間有意見交流的機會。「我不認為這規劃該由政府主導,特別是當我們希望建立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城市時。政府往往不了解市民的想法。如我們沒能將市民的想法反映於其中,我們就不能推廣當中的文化,而是只能建造一式一樣、的東西(generic content)。而正正是建築物的含意,令我們的城市有趣,令我們的街道獨特。」

利安豪認為,社會熱切希望保育荔枝碗,是因為大家對自己的身份、對這城市的認知皆建基於澳門的過去與景色。同時,荔枝碗可讓市民親近海邊,「澳門其他臨海的地方,都不容易讓市民親近海水,親近大自然。在荔枝碗,你可聞到海水的氣味,腳踏灘塗上的泥巴,是個很棒的地方。」

他又指,荔枝碗的另一特點,是地方的開放,故規劃該着重「公共空間」的設置,讓市民可享受戶外空間,並親近海水。「這不是一個用來建大型渡假村,有錢才可來的地方。這是錯誤的。如你這樣做,沒有人會喜歡,沒有人會願意支持配合,結果不會行得通。」

「這地方應是開放予公眾,並以社區為本,不應該是很商業的地方。因為即使我不曾在船廠工作,你也不曾在船廠工作,我們都會認為那是屬於我們的地方,一個與我們有聯繫的地方,所以不管你放甚麼在荔枝碗,都得是與我們有關連的。」他強調,要公眾接受荔枝碗的規劃,就先要以人為本,讓市民可參與其中。「大家覺得不安,是因為害怕這地方的特色消失,也害怕這地方不是切合他們的想法。」

訂閱每月紙本

城規會委員、建築師利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