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儀:人資需求無分析,外僱退場成空談

一批從事建築業的本地失業工人縕釀發起遊行,促請政府勿再濫輸外僱,保障本地人就業。事實上,建築行業一直存在著外僱氾濫,本地工人無法就業或被剝削等問題,而其他行業如飲食業、酒店業、零售業、清潔及保安業等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外僱數量眾多,本地人尤其是中壯年人的就業空間一直被壓縮。究竟現行的外僱政策出現了什麼問題?政府一直提倡的「外僱退場機制」為何會失效?怎樣才能保障本地人就業穩定?

本澳去年曾經發生過多宗建築業外僱被拖欠薪金,被迫走上街頭抗議的事件。(資料圖片)

本澳去年曾經發生過多宗建築業外僱被拖欠薪金,被迫走上街頭抗議的事件。(資料圖片)

 

建築業成本地就業難重災區 李:本地人一直被排擠

勞工界間選議員李靜儀指出,由於本澳的建築業以分判方式來經營,地盤內每一個工序的開工及完工時間都不一樣,導致建築業從業員的就業穩定性較弱。加上建築業工作十分辛苦、危險,存在各種不穩定因素,導致不少本地人不願意入行。再加上建築業的分判監管機制出現疏漏,勞工局執法不力,令建築業成為本澳就業市場中外僱氾濫的重災區。

李靜儀指,從統計數字上來看,外僱佔建築業就業人口的比例很高。從2014年開始,多間博企的大型項目相繼開工,外僱數字亦一直飆升。最高峰時期整個建築業的外僱數字達4萬多接近5萬人,但本地工人比例卻少之又少。

無論小至道路工程、大至公共工程、博企大型項目的地盤中,都不難看到外僱的身影。李靜儀表示,商界一直聲稱由於本地人資不足,才需要大量聘請外僱。但她反駁指,本地勞動力人資不足,必須要建基於本地人已充份就業,即使地盤經已完工,亦可很快地重投勞動市場。但現實卻非如此,無論是經濟好還是經濟下調的時期,本地工人一直都是勞動市場中被排擠的一群。

本澳建築業外僱數量達到4萬多人,嚴重壓縮本地工人的就業空間。(資料圖片)

本澳建築業外僱數量達到4萬多人,嚴重壓縮本地工人的就業空間。(資料圖片)

 

「優先聘用本地人」成空談 本地工人頂替外僱「本末倒置」 

過往審批各家企業外僱申請、批出多少外僱額的工作由人資辦負責,自從人資辦於今年5月28日與勞工局合併後,相關工作就由勞工局肩負。李靜儀指出,本澳的外僱輸入機制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指外僱的原意是為了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但是由於政府疏於監管,本地工人往往都是最先被退場的一群,有些企業更會以外僱未進場為由,要求本地工人暫時「頂替」外僱的工作崗位,待外僱到位後就以各種理由辭退本地工人。

「過往我哋跟進過一批建築業嘅專業工種工人,呢批人唔係一般雜工,而係有考證照,或者係呢個行業入邊相當有經驗嘅工人。老闆同佢哋講,申請外勞證嗰度出咗一啲問題,要求佢哋頂住一個月先。做完一個月,呢班人就會被進場嘅外勞頂替。」

另外,她亦指,在一些大型博企項目的地盤當中,都會使用一些大型機械。當項目完成了土建工程,進入裝修階段,工人在拆卸、移走這些機械後,本地人亦被迫跟著退場,只剩下一些外僱負責「執手尾」。「政府一直講明必須『優先聘用本地人』,點解同一個工種嘅外僱會繼續留係地盤入邊工作,而本地工人就要先離場?即使整個地盤已經完工,本地人都應該留係地盤直到最後一刻!」

勞工界間選議員李靜儀

勞工界間選議員李靜儀

 

企業壓低薪金 李:建築業存在薪酬廉價競爭

外僱氾濫除了會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外,亦會連帶壓低本地工人應得的報酬,造成薪酬上的廉價競爭。李靜儀指出,現時建築業本地工人的平均日薪達到1,000元以上,「咁嘅薪酬稱唔上係高人工,只係市場價格嘅水平。」由於建築行業的技術要求高、體力勞動大,工傷意外的風險亦都較高。加上建築工作具有不穩定性,當打風落雨,或者遇上一些突發狀況,都會令到工人無法工作。

但李靜儀指出,據人資辦2014年及2015年的數據顯示,無論是低技術工種還是專業工種如模版、紥鐵、電機等外僱的薪金中位數都是每月11,700元,平均每日450元。而每月薪金平均數亦只有11,000元至12,000元。而這些工種的最高月薪只有15,000元左右,最低更只有8,000元。對比起本地工人的市場價格,外僱薪金水平甚低,「如果建築公司可以用400至500蚊,或者係本地人工一半嘅價錢去請一個外勞,點解我(企業)仲要用一倍嘅價錢去請本地人?」

正因外僱的薪金水平低,連帶本地工人的薪金亦被拉低。李靜儀指,過往有不少個案反映,當本地工人去見工的時候,許多僱主開價時都會壓低薪金,甚至比市價還要低3份之1。亦有僱主在見工時擺出一個「擺明唔想請你」的姿態,促使本地工人「知難而退」。而面對如此低廉的薪金水平,部分本地人可能會因為求工作「幾低都會照做住先」。但她認為,這種情況反映出外僱與本地工人之間有一種不平等的廉價競爭,無論對外僱還是對本地工人來說都是一種剝削,「呢種情況下受害最大嘅係本地人,會失去工作機會,而外勞都會受到壓榨。」

面對著建築業外僱及本地工人「同工不同酬」的問題,李靜儀指出,現行法律的邏輯本已要求外僱及本地工人要同工同酬,確保本地人的穩定就業,輸入外僱旨在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而非不斷低成本輸入平價勞動力,搶奪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而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人資需求沒有以往緊張,沒有擴充人手的必要,企業請人亦相對地「緊手」,當企業已有一定數量的外僱擔當各項職位後,本地人要找工作只會「難上加難」。

 

外僱輸入「要幾多批幾多」工種無分類 退場機制難執行

李靜儀指,另一個導致外僱氾濫、本地人無法就業的主要因素,就是政府一直沒有做好行業的分類,指現時無論企業向政府申請多少外僱,政府都會「照板煮碗」地批出。而企業輸入外僱時,都會以輸入「建築工人」名義向政府申請,意味著這批「建築工人」除了可以任職雜工、建築範疇的清潔工外,亦可以從事專業工種,「因為佢係建築工人,理論上佢係地盤入邊嘅所有職位流動都好合理。」

但李靜儀指出,由於政府沒有重視建築行業每個工種的需求分析,以至於本澳整個勞動市場的人資需求分析,政府在這方面沒有資料庫,導致無法得知每一個工種的人資需求,亦難以對工種作出職業配對,退場機制難以執行,「如果你話建築業人資不足,我相信本地工人仍然有一批人係有經驗嘅,例如扎鐵、泥水、水電工等等,其實本地一直有人做緊。但係政府無資料庫,對工種嘅人資需求一問三不知,無資料係手點樣配對?退邊個職位畀本地人做?」

建築業外僱薪金統計表(截至2015年12月底)

建築業外僱薪金統計表(截至2015年12月底)

2016年外僱額及在澳外僱數量列表

2016年外僱額及在澳外僱數量列表

 

經濟下滑 外僱數字未見減少 李:要增加「不輸外僱」行業數量

李靜儀指出,雖然法律規定了「優先聘用本地人」等等原則,但要令本地人能夠穩定就業,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掌握各行各業的勞動力需求數字,以及政府有沒有心推動行業減少外僱,確保本地人就業。認為「行業不輸外僱」政策不應只針對職業司機、莊荷及監場主任三個範疇工種,政府應仔細地從就業登記、培訓等等方式,研究本地人力市場的狀況及需求,了解哪些工種有本地人願意入行,並逐漸將這些工種的外僱退場,讓本地人承接,最終納入「不輸外僱」政策的行業當中,確保本地人能穩定就業。

李靜儀亦認為,博彩業內除了博彩部門外,亦有不少部門可全面讓本地人就業。當局應推動企業設立帶薪培訓,讓員工嘗試轉換到其他工種任職。又認為本地人有進入企業管理層的能力,企業應提供考核機會讓本地人向上流動。她認為,這些措施可以提升本地人的就業空間,讓本地人在就業上有更多選擇。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