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每年補貼2千幾萬在內地多個大城市搞「活力澳門推廣週」,原意是幫助本地中小企打開國內市場,增加澳門品牌的知名度。但近年展會的質素被評一年不如一年,去年爆出有中籤攤位涉嫌轉售經營權圖利,擺檔賣魚蛋的人根本不是澳門人,也不是澳門公司。
有參展商向《論盡》報料指,今年6月舉行的昆明站活動亂象更多:展會出現「幽靈攤位」、政府補貼參展變成廉價旅行團,有攤位賣淘寶貨、仿名牌曲奇餅、非原裝進口的紅酒,漁目混珠,A貨充正牌,質疑主辦方疏於監管,影響澳門的商譽和品牌形象。
中籤就得!人貨兩不查
「那些來買的人都是相信澳門品牌,認為澳門較少假冒劣貨才安心購買。我們在展場上見到的攤位不少在澳門都沒有聽說過,有些參展商每次來招牌都不一樣,名字很百搭,賣的貨也不一樣,XX貿易行、XX百貨、XX有限公司…我們都不知道究竟那些公司是經營甚麼的。」
有參展商表示,到步後主辦方不會再核查實際擺攤的是甚麼人,也不會理賣的是甚麼貨,若要暗中轉讓攤位其實相當容易,而最令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人竟然是透過淘寶叫貨、直運到現場。「如果是澳門開公司,內地設廠也就算了,但那些貨明明跟澳門沒有關係,還叫甚麼澳門推廣週?」
另一個怪現象是「幽靈攤位」明顯變多了,三日展期,有些攤位在開幕後經常不見人影,有的請當地臨時工負責看檔。 原來在政府補貼下,參展商只需付出5千元便可獲得雙人來回昆明機票和5日4夜酒店,物流費也相當優惠,不排除有人將參展當成廉價旅行團。「其實不少人爭崩頭想參加,真的想推廣自己品牌,為何政府沒有篩選一下哪些人真的有心來做生意?」
一場政府至少補貼830萬
貿促局是活力推廣週的對口機構,實際運作是以外判形式進行,由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承辦。光是去年三次活動,政府透過工商業發展基金撥款近2500多萬,平均每場活動830多萬澳門元。
另一名幾年前參加過活力推廣週的展商坦言,當時人流和成效不錯,沒想到這次再參展已大不如前,感覺似是「為了搞而搞」。近年內地網購成風,整個消費習慣已改變,市內有關澳門推廣週的宣傳少,人流自然更少。展場內商品同質性高,難免造成惡性競爭,最後要割喉式減價促銷,寧願蝕本離場也不想浪費回程運費。
商會:漁翁撒網不可行
澳門葡語系國家地區酒類及食品工商業聯合會會長葉紹文受訪時表示,他個人沒有參加昆明站展會,但對近期參展商質素參差亦略有所聞,政府部門有必要加強把關,而非打開門、漁翁撒網,以抽籤形式決定。既然政府原意是推廣澳門製造、澳門品牌,或澳門正牌代理引進的產品,在審批進場時應優先考慮,加強對參展商評估、對產品來源的監管,以免失卻活力推廣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