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地重遊  連旅客也發現館藏十年不變

IMG_8772
旅遊局設有多語種的世遺城區語音導賞系統,但只有旅遊活動中心可以借用。

旅遊局設有多語種的世遺城區語音導賞系統,但只有旅遊活動中心可以借用。

澳門眾多展館,但展品多年未有更新,千篇一律,導致回頭率相當低,但其實澳門還是有一些有趣的博物館,例如由私人擁有的留聲機博物館,內藏的珍品令人眼界大開,市民只要預約時間便可參觀。對外地旅客而言,更多是語言導賞或展品解說不足,牌坊及澳門博物館只是在星期六、日指定時間有導賞員帶領。文化局推出的手機應用程式、旅遊局本身設有多語種的語音導賞系統,可借用三天,但似乎很多旅客都不知道。而且只有議事亭旅遊活動中心一個點可以借出和歸還,對旅客來說帶來一定不便。

Rita(葡萄牙):

我曾在2001年來澳工作過兩個月,期間參觀過不同的景點,包括廟宇、教堂、博物館等等。事隔15年,澳門博物館的展品及展覽好像沒有更新過,亦沒有將澳門回歸後的發展情況放到博物館中。我認為博物館應重新規劃,加入更多傳統習俗及社區特色的展覽,讓遊客了解澳門的不同面貌。

James(美國):

數日前我曾到過藝術博物館參觀,館內展出了不少中國清代的藝術品,對我來說是新鮮事物。當打算找個導賞員來問問看,但我發現博物館內只有保安員,沒有常駐的導賞員及工作人員,即使問保安也問不出個所以然。直到詢問過售票處人員時才發現,只有在週末及公眾假期才有導賞服務。我認為博物館應聘請常駐的導賞員解答參觀者有關藝術品的問題,或者增設語音導覽設備,讓旅客參觀時可以隨時聽到藝術品的解說。

IMG_8781

金先生(韓國):

澳門藝術博物館不只有西式油畫,亦有中國故宮的文物,顯示出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但我發現到展覽的介紹牌上只有中、英、葡三語,對於一些不諳英文的旅客來說會造成障礙。我覺得應該仿效台灣、日本等地的博物館,加入不同語言的介紹及指引,方便不同地區的旅客。

林先生(中國):

這次我們去過議事亭前地、大三巴、大炮台等,但時間緊迫,每個景點都只能走馬看花,導遊簡單的解說一遍就趕著去下一個。我覺得可以把這些建築詳細的歷史、故事放進景點的解說牌上。

donation-ad
大三巴牌坊金屬板上的的簡介資料已變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