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門學社昨(10)日舉辦民間集思會,
時事評論員譚志強表示,澳門過去的市政機構有悠久歷史, 對政府著手重設市政機構全力支持。他稱, 香港在前特首董建華時代解散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後, 仍保留18個區議會,繼續發揮處理和諮詢市政事務, 及培養政治人才的作用。 但澳門於2002年卻一併撤銷回歸過渡後的市政廳和市政議會, 以民政總署取代。 譚志強以新口岸區至今仍未建成街市和圖書館為例, 說明居民需求無法得到直接和有效傳達。他又指出, 澳門撤銷具有民選成分的中層議事機構, 導致部分立法會議員缺乏政治資歷,令議事質素參差。
學社成員、前立法議員陳偉智表示, 政府當年出於政治考量撤銷市政機構是「極大錯誤」,也剝奪《 基本法》賦予市民的選舉權,因此學社一直堅持恢復市政機構, 亦曾發表〈澳門特區民主政制發展方案〉, 以打破政治壟斷和社會控制為目標。他預計, 政府將以減少損害既得利益為前提,設計市政機構的組成方式,「 民間的爭取無需跟隨其節奏起舞」。陳偉智認為, 重設的市政機構應當實行全面直選, 並沿用立法會的改良漢狄比例代表制, 保障少數或弱勢候選人仍有機會代表居民反映意見, 也能令年輕人透過良性競爭磨練自我。被問及重設市政機構後, 與目前的社區諮詢委員會有何差別,陳偉智稱, 政府於2008年設立委員會是為了補充民意吸納的不足, 但多年來成效不彰,若日後重設民選市政機構, 相關委員會便沒有存在需要。
學社理事長鄭明軒認為,市政機構與立法會應具有分工作用, 正因為澳門撤銷市政機構,令如天台僭越、住宅滲漏水、 街道渠務等市政問題通通搬上立法會討論,拖累議事效率。 澳門曾有市政議會局部直選經驗,香港也已經全面直選區議會, 政府沒有不設立民選市政機構的理由。他指出, 目前社區諮詢委員缺乏民意認受和動員能力, 為政府政策背書能力薄弱,更遑論要理順政府和居民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