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五年,澳門迎來大拆大建的時代。短短半年間,愛都及新花園泳池、山頂兩幢灰色小屋接連被文化局「槍斃」,負責把關的文遺會失能兼「失聲」,為政府帶頭拆舊建築大開綠燈,同樣受到民間強烈質疑。 官方事後只片面強調文遺會一致通過否決對灰色屋仔提起文物評定程序,可以全拆,但原來背後有「少數人」聲音被掩蓋。
文遺會委員、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鄭國強受訪時坦言,基於公共衛生急需用地建新傳染病大樓,他最後也只能妥協,對灰色屋仔投下反對票,但不提起文物評定並不等於贊成全拆。在表決期間,他已表明希望將來設計團隊審慎考慮保留建築立面。對於他的意見在會後通報完全被消音,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後公開會議討論過程, 「我不怕公開,我們的堅持都是為了澳門整體利益,可能有人覺得是食古不化,但如果我不是代表歷史文物關注協會,也不會在文遺會。」
他又稱,投票時不知道工程涉及開挖松山山體,衛生局官員並沒有介紹。曾經作為「護塔行動」的發起人之一,鄭國強重申松山是澳門的市肺,不應隨意開山劈石,加上新傳染病大樓規模不少,他質疑大樓落成後周邊交通會否超負荷,加上周邊有古城牆遺跡。既然新大樓落成時間與離島新醫院都是2019年,倒不如從善如流將其遷往離島,減少民間內耗,「將來橫琴發展也很迅速,不少人住在那邊,新醫院等基建設施也要看到粵澳合作的空間,不應只盯著眼前三寸地方,思考格局決定了施政胸襟。」
早表明支持保育愛都,但最終還是在2票贊成13票反對下被否決,鄭國強說對這結果不意外,只是無奈,「一件古董,不懂的人會當成爛缸瓦,對一個完全無認識的人,最好請專家評定,現在繞過這一階段,又各執一辭,自然誰擁有業權誰話事,可以留亦可以打爛,但這不是屬於個人,是全澳門人的。這跟他的識見有關。」
對於文化局聲稱,有價值的建築可以透過聲音、影像、文字等作紀錄,不一定要作全幢保留,鄭國強不諱言這邏輯很無知,「按這觀點,大三巴牌坊都可以拆,留番過門面,後面可以建停車場。特首辦也改建過好多次,那通通可以拆掉?渡船街一號已拆到爛,那為何又要保?如果毋須整幅建築保留,出本書,拍套3D、4D電影就可以保留…… 對著無知的人,還可以說甚麼?」
「擺觀點一定要平等,非以勢壓人,《文遺法》不會寫得咁細,有些解釋永遠掌握在當權者手中。作為文遺會和政府,當然應以社會整體利益作考慮,孰輕孰重?為何有150人聯署還要說是少數人?這不是在比權力,而是要按法律去做,《文遺法》既然賦予市民這權力,為何不按程序走下去?連行程序都不可以就說可以負全責,這責任有些人未必負得起。」
鄭國強認為,愛都和新花園有條件提起文物評定程序,現在未評定先拆除,這是政府的責任。「表決前我曾經問過文化局,假如今日決定會造成壞結果,日後受到千夫所指,最後這是政府決定還是文遺會決定,官方很清楚表示文遺會的意見只是參考。」
他重申,保護世遺只是第一步,之後澳門更需要保存的是能體現這個城市發展年輪的地標,例如:愛都酒店作為澳門現代博彩業的起點,新花園泳池曾是名震港澳「吳陳比武」的真實場景,更啟發了金庸、梁羽生撰寫新派武俠小說的熱潮,這些歷史意義成豈能寫本書就可取締?「不是大拆大建才是政績,保護、活化也是一種政績。內地有些地方喜歡仿傚外國,整片鏟平建政府大樓、大廣場、大草坪,但澳門是歐洲小城格局,有開放眼光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才叫建設。」
鄭國強特別感嘆上世紀七十年代為打通水坑尾交通,澳葡政府連原來在婦聯大廈對面的舊工務局大樓也可以搬走,「葡人執政時代都有咁嘅氣量,會從全局出發,懂得分甚麼是整體利益。政府手上的物業,取態很重要。現在連甚麼是建設性破壞、甚麼是破壞性建設也搞不清。」他又指特區政府即使在松山超高樓及藍屋仔事件中都能廣納民意,從善如流,現在回頭看只剩下唏噓,「我也不怪文化局,官大一級壓死人,為官者一係拂袖而去,那亦犯不著,我只希望有能力之人在崗位上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