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於此,不少對於明天還有期望的人,都總會有「許願」的習慣,不知何時開始,筆者發現,「世界和平」成為了很多會許願的人其中一個「公共願望」(過程中已忽略某些對著鏡頭許願的藝員),然而,這幾年來,又發覺,對於這個「公共願望」仍有期許的,至少在筆者身邊已好像漸漸褪色,也許大家都已漸發覺,原來,世界只會為你源源不絕地帶來驚恐、駭人、失措的事情。然而,事情搞得不夠突出,既吸引不了大眾的眼球,也未必能獲取一定的關注度,更遑論要當權者聽到你的聲音!當一場「運動」結束,但根本沒人意識到你曾在場上一較高下,作為尚且有點決心的你,總會起碼再「比賽」一次,更何況,你,其實真的要靠著比賽去獲得一些也許是資產、機會、或是生活基本條件,甚至是取回該屬於你的精神和價值時,難免需採取些方式,以求達到目的。
本澳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高教辦)於年前推出《2014年澳門大專學生畢業後追蹤調查結果的統計報告》(下稱《報告》),本《報告》主要調查於2013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和升學情況,首先,一項調查裡,問卷的回收率只有25%已夠耐人尋味,不過,我們先暫不討論或推敲那75%學生的意向,來看看此約二千多年青人的情況。《報告》顯示,在受訪的二千多名學生中,95%已成功就業,這在統計學上可算是人人就業,同時跟本澳的失業率數字大概也很吻合;而他們所從事的職位方面,以行政工作人員(如辦公室文員、秘書、會計出納等後勤人員)一項最多,佔37.7%是眾種類之首,其次是專業人員(如醫生、律師、工程師、藥劑師、翻譯人員、營養師等),佔15.7%,數據上,我們不難看出一個美好的局面,不過,動輒六位數甚至更多去取得一個大學學位,能覺得自己可以學以致用的又有多少!在《報告》中,只有不足4成學生表示現時所從事職業與在校學到的專業有關,而在薪酬方面,竟有一半以上在2萬澳門幣以下,在9000元以下的,也有7.7%。
大學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場所,也是培訓高端技術人員以致專業人士的地方,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所學知識與工作內容已經不符,還要薪酬未必能應付該有的需要,再要面對着一個「發育不健全」的社會,隨時你以前那位初中還沒畢業的同學都生活得比你還輕鬆,還嘲弄你兩句什麼「知識份子」、什麼「讀書人」,心裡便難免對社會、對世界產生怨恨,適逢其會,身處Web 2.0 時代,網絡資訊發達,鄰近地區激進主義冒起,這群人,似乎又說中了「我」的心聲,很難令激進主義不萌芽。社會心理學上有「中央路徑理論」(Central Route to persuasion),這一理論說明,如果提出論據的人所提出的觀點,足夠令你關注和吸引到你,論說的內容根本不需太出色甚至合乎邏輯。
筆者不懂政治,也無意為搞暴力抗爭以及激進主義合理化,畢竟,在港澳,認同「暴力抗爭」的人,相信仍是少數,不過,要想世界和平,人才發展委員會似乎該努力一下,其實,本澳對於未來人才發展需求的估算,往往跟現實出現很大落差,而且,在鼓勵年青人修讀例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等特區認為缺乏人才的科目時,往往就有一些人,以為讀這些科目,保證能找到工作,於是一窩蜂地湧進此等學科去,毫無疑問,4、5年後,社會上的確具備了這些專業人士,不過,回到勞動力市場裡,他們又是否能達到政府期望的「人才」?還是政府都搞錯了,其實政府是想尋找或培訓一些「人員」而不是「人才」?為何畢了業的大學生不是人才,在某範疇具備相當專業的不是人才,具魅力的領袖才能人員,又不是社會要吸納的人才?那些相信政府人才規劃的年青人,讀畢學位歸來,看不到明朗將來,隨時還要跌入那群收入不足一萬五千元的行列中,一個一個,積少成多,聲音自然大起來,再從中找到一個半個比較有魅力的發起人,配合歷史、鄰近地區經驗,意想不/得到的兩種事情也隨時一觸即發。
承本文開首所言,每個人落場比賽,總要獲得一些東西,既然你未能給予,他們唯有自己取。現在有機會,你又不聽意見,到將來社會真正撕裂,恐怕又恨錯難返。歷史告訴我們,列寧搞革命前是律師,孫中山搞革命前當醫生,現代一點,斯諾登,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職員,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外判技术員,絕對是個傑出人才,若特區仍然堅持「自我」,不好好真正就「人才發展」作規劃和善用,讓知識份子有發揮空間,筆者相信,澳門前途肯定不堪設想。
2016,到底是「惡夢延續」,還是發展「漸見眉目」,現在起步還未算遲。
參考資料:
2014年澳門大專學生畢業後追蹤調查結果的統計報告:http://goo.gl/WLgGOC
《Social Psychology》(11th Edition) by David Myers ( p.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