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文司長說「路就得咁多。」對啊,這是澳門。
那大家來想想辦法,想辦法需要大膽假設先,那我先來假設一下。
政府自去年開始已經有所動作,使私家車使用者的用車成本增加,例如增加了停車場的車費,在上班時段每小時3元增到6元,增幅達100%,第二是改了一些咪錶,為每一元只能停車10分鐘。毫無疑問,使私家車使用都在金錢和時間方面的成本增加。但未見進一步優化交通計劃。之前說過希望借用或徵用賭場的發財巴士在尖峰時間疏導交通,現在影都冇。
誰都知道,要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當過嘉洛庇大橋時往下看,觀光塔新填海附近停滿了巴士,我想是不是巴士司機不夠?但維澳蓮運執笠之後,聽到巴士班次少的聲音比從前少。是現在班次已經足夠?還是我們街坊對搭車難已經麻木了?我住石排灣,每天上班和下班時,很多人在等車,排超長龍,過了橋又見到好多人等車去氹仔和Cotai返工,上班如是,下班如是。看來,至少尖峰時間巴士(巴士也好,司機也罷)確實不夠。
在人力資源緊張沒有巴士司機和班次不變的情況下,唯一最快解決的辦法,就是換過架車。沒錯,換一架大車,或者換一架多一層的車。澳門明明有樓盤、賭場的雙層巴士在街上遊來遊去,可見在澳門開雙層巴士不是困難。如果在尖峰時間,在巴士司機,車輛數目不能增加的情況下,換一架雙層巴,運量馬上增架一倍。車輛也沒有增加,路就得咁多,多一架車就是多一架車來參加塞路。最多過了尖峰時間,巴士公司就將雙層巴停回停車場,換回一般巴士也無不可。這是很簡單的加減數,如果不想去疏導巴士乘客,我只能說因為搭巴士的人人工少所以他們的時間賤,返工收工多等一班多忍耐一下,人工貴的有車便可。是不是這樣?如果大眾交通工具不能快速有效的移動,包括考慮縮短出行者的等車時間,那怎樣吸引人去搭車?
雙層巴士可以加快疏導澳門、氹仔、路環之間或者在三地內主幹道的人流運輸,或者在三地內主幹道在運力上某個層面的疏導。但在舊城區或中區,可能因為路窄或招牌等因素,還需評估。但街坊們在澳門、氹仔、路環區內如何有較快速移動呢?現在很多人用電單車,可能因為澳門人收入高,買架電單車不算甚麼錢,車也養得起有凸。但是,電單車的使用正被悄悄打破,仍然是尖峰時間,返工收工時,在氹仔和路環之間,在澳門的北區,已經好多人(最明顯的是外僱朋友)以單車代步。其實已澳門塞車的情況,騎電單車和步行已經差不多時間,因為電單車到目的地後找一個位置停車已甚為艱難,為甚麼不騎單車呢?
現在騎單車不見得會特別危險,因為在荷蘭園、中區、水坑尾等老區,大家都在路上塞死了,都得慢慢移動。但使用單車煩是煩在不是買一架單車,是如何安置、如何停一架單車!是停在電單車泊位?現在電單車停得咁密,要我慢慢找位,那我為甚麼不去買一個電單車?你要我將單車抬上五樓?帶入電梯上三十樓帶回家?單車愛好者是可以,但不是人人是單車愛好者,而且我也不打算買一架很貴可以跟單車隊踩回大陸去廣州巡遊或去台灣環島遊的單車。那最可能的,就是搞自助單車借還系統,已經好多人講過,而且已經好多城市都有了。為甚麼澳門還沒有?這些系統可以設在堀頭巷、公共停車場、公園的一角等等,當然設在路邊就最好。
其實澳門更有條件發展單車借還系統,首先,遊客可以使用,收他們五百元按金我不怕他們亂停車不還車,其次,澳門的單車不會像大城市的不見,在杭州即使交了按金還怕他們將車踩至鄉下自己家去,以致自助借還系統內單車數量減少,在澳門誰人會將公共單車帶回家?再用我為甚麼不去選另一部?
如果有了自助單車系統,從海富可以踩單車到提督馬路、筷子基、沙梨頭,還了車馬上自己行程乾手淨腳,那年青人、中年人會有一部份馬上會踩單車,現在的巴士會少好多人,會空出好多位給老弱婦孺孕婦小童需扶助者去搭現在的巴士。
政府是動手了,但必須有適當的出行替代方案,才可以用重罰和增加成本的方式,導向市民放棄私人車輛。所以,在個人移動上,不是增加集體運輸的運量和空間(如使用雙層巴士),便應該壓縮個人車輛的擁有權和使用空間(如公共單車系統),以上只是試舉兩個在其他城市行之有效,在澳門已經有人在某些程度上使用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當然,改變個人車輛便用的觀念最為重要,但行政當局還是必須要提供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