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挪威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奧斯陸(Oslo)打算在2020年於市區全面禁止汽車行走。當然全面禁止是一定有例外的,如公共車輛和緊急車輛就一定會留在市面。電單車和政府的一般用車也會是禁止才能到達目減排和交通擠塞的問題。 奧斯陸人口和澳相約達65萬,地方面積有大約等於15個澳門。人家地方大沒有汽車可行,澳門這樣小,沒有汽車的環境應該更容易達到。在歐洲很多城市的市中心都有類似減少車輛的措施和安排。
大家一定會話“冇車唔得”, 但細心想現在有車的時候我們花在交通的時間不比走路快。沒有車的情況下,公共交通和其他配套就可以解決市民交通的需求。更多的綠化街道,共享單車,行人自動電梯,可讓更多人走路而不用汽車,遠一點的路程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未能達到沒有車的情況下,一些外國使用的措施我們可以借鑒,如電子道路收費,用者自付。在新加坡一駛入市中心就收費,這樣就能有效減小不別要的車輛,而令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澳門的駕駛者可能會覺得電子道路收費帶來負擔,但是當車在路上行走時會引起其他人士的不便或交通擠塞,這個情況應該是要駕駛者來負擔而不是不駕駛的人士負責。當開車帶來個人方便的時候,社會成本就是令到一百個一千個人帶來不便或交通擠塞。昂貴的停車費會減少一般沒必要的駕駛。
在紐約市中心拍半過鐘就要付十多美元或更高的停車費用,這樣的成本就會令駕駛者選擇公共交通。如圖所見,車特別是私家車往往是做成擠塞的元兇。附圖是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Institute的海報的截圖。一眼就可以看出私家車帶來的擠塞,使用公共交通或走路或單車就給大家一個較好環境。我們要令社會成本降低同時另大家得到好處和減少空氣污染,減少私家車輛是必要,到最後達到是沒有車的情況。
如何做到沒有車的城市是政策制定者的工作,外國政府和政治家的前瞻視野可以做到沒有車的政策,澳門也許可以做到。澳門在作為一個中國特區,地方面積小就是優勢,政府應該容易去管理好交通問題而不是糾纏在一些利益關係中。澳門差不多有12萬輛的登記車輛和13萬輛電單車,政府必須要用不同的措施減少車輛數目。每個地方當然有自己獨特性,但獨特性和條件不是一個藉口來避開對社會或環境的責任。沒有車的城市是對全部人在都有好處和方便。每個政策一定會影響 一些社會群體,但一個大膽的改變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長遠運作。歐洲一些國家當年由右軚車轉到左軚不是翻天覆地嗎?
筆者住在花王堂區平日大部份時間都是遊走於到中區南灣、下環、筷子基、荷蘭園、皇朝、西灣等。當然去路環就要坐車。你不一定要跑步或到健身中心做運動,每日行5000步也好,行一萬步也好,就是對健康有幫助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