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政治檸檬

Lemons_at_St._Joseph_Market_in_Barcelona

1970年美國經濟學家佐治•阿卡洛夫(George Arthur Akerlof)於1970年發表一篇關於劣勝優汰論文《檸檬市場:產品質量不確定性同市場機制》(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作者對信息不對稱理論作出重要貢獻,並於2001年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檸檬在美國的俚語中表示次品或沒有用的東西。檸檬市場效應是指在買賣雙方對產品信息不對稱情況下,致使出現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優質產品退出市場。

阿卡洛夫以二手車市場為例指出,賣家必然比買家對車輛的各項訊息、車的性能等等掌握更多資料,而買家確信自身在訊息收集中處於弱勢,因而不願意相信買家的推銷,無論賣家如何落嘴頭,買家只願以底價購買車輛以減輕風險。隨之而來的是,優質車輛在底價不信任的市場氣氛下只能默然退場,因而市面充斥著劣質車輛。

而事實上,檸檬市場理論不單單是存在在商品交易,連政治上我們都能看到類似的情況。政府都有著如市場般,帶著形象和市民互動,而各種腐敗、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或各種信息不良等等情況下,市民對政府信任度自必然逐漸減少。因而很容易出現檸檬市場效應,劣品驅逐良品,庸才驅逐人才的情況。

一般認為,誠實可作為工具解決檸檬市場效應。市場上可以以各種相關認證,回饋機制,優良的監督機制等挽回消費者信心。但在政治上,各個持份者間錯綜複雜,必需更落心落力才能解決。政治上的誠實與訊息是否透明有著相連的關係,如拍賣土地是否公開透明,任人制度、預算、效率、是否言必行行必實?如何對待市民的意見回饋等等。這些元素都牽動著市民利益。

無論是政府或社團,在非以民為本下,施政脫離現實,形成自我形象低下,隨之而來的是自我萎縮,自找麻煩。與市場不同的是,市場競爭激烈,為了利益最大化,公司之間只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創新吸引客戶。而欠缺自律的政府力圖在檸檬市場下繼續混水摸魚。如何減輕不信任情緒的影響?不負責任的做法是以「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分散」取代積極的正面的「溝通回饋解決機制」。亦即是,把責任有意無意中轉介消費者/市民。

約四萬份的經居申請分配一千九百戶,杯水車薪,有人歡喜有人愁。喜極而泣的回家慶祝,仰天長歎的只能默然怪責自己倒霉。這種抽籤制度無異於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分散」政治技倆。

風險分散雖為不作為的政府帶來短暫避風塘,然而在避風過後恐怕要面臨更大的信任危機。結果,無論是政府或是市民都是雙輸的局面。

種瓜得瓜,種檸檬得檸檬,任君選擇。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