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革新論》新書分享會 方志恒:爭取民主自治靠主體意識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21304

時間:2015年08月22日 11:11

新書《香港革新論》編者、香港教育學院亞洲與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方志恒與該書三名作者昨晚來澳,以「中國因素與香港前途」為題與聽眾進行主題分享,並由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及前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與談。

方志恒(左三)、《香港革命論》部份作者、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左二)、澳門大學前副教授仇國平(右一)

方志恒(左三)、《香港革命論》部份作者、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左二)、前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右一)

作為香港溫和民主派智庫「新力量網絡」副主席的方志恒,在編輯此書的時候,曾被指他變得「激進」了,他的回應是:「我要為香港的民主尋找出路。」他認為在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所推出的「八‧三一」決定,顯示了北京的「天朝主義」,而溫和派既已做了對話的努力,至此亦再沒有他們的角色,使他相信溫和派值得「衝一次」,便與一些年輕人坐下來閱讀討論,編成《香港革新論》一書。

方志恒(左二)在回答聽眾問題

方志恒(左二)在回答聽眾問題

方志恒認為在「雨傘運動後」的香港,出現了民主路線的真空。當前香港民主派有佔主流的「民主回歸派」以及近兩年來冒起當中的「獨立建國派」,分別對中國有著現代化的「開明中國」想像和「中國崩潰」的想像。他一方面認為前者的基礎在「天朝中國」的現實下已經崩潰,又批評後者只是「未知的政治預言」。

面對中央政府以強硬手法處理香港問題,對香港的操控無孔不入,方志恒認為這是香港人面對的現實,也只能立足現實底下去思考和規劃民主運動。他在書中提出了針對短、中、長期目標的三部曲,即「革新保港」、「民主自治」和「永續自治」。「革新保港」就是不再期望政治建制,改為以民間社會為中心,實行在地抗爭,在各界別當中抵抗「赤化」、建立香港的主體性,進而建設本土民主,而民主派則扮演群眾動員和連結的角色。另一方面,要研究和推廣本土歷史和流行文化,去捍衛香港的自治。

對於下一次政改,方志恒主張實行「雙首長制」,按照「一國」和「兩制」的負責對象不同,重新分配行政長官的職權。最後就是呼籲香港人關心二零四七年的「二次前途」問題。他認為即使中國民主化了,香港仍然值得捍衛自治地位,保持其特色長期不變。

他也特別提到香港的「民間外交」工作,主張花更多時間在外國的民間社會之上,相比政府機構,民間社會更傾向於因理念而結合。他更呼籲,要重新團結作為「華南文化圈」的港、澳、臺、新、馬的重要性,並以此為未來民主運動的一個方向。他認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要爭取民主自治、捍衛核心價值,最終是要依靠香港人的自治意識,基礎才能穩固,而非期待「中央的寬容」。

與談的蘇嘉豪回應時指出,實在的政治制度常是由天馬行空開始的,該書的重要性在於點出很多問題,而想像是必要的,有了想像才討論、才有無限的可能性。對於香港面臨的政治、物理空間的打壓,澳門其實是「領先香港」。不過,蘇嘉豪認為即使政府意圖拑制政治的物理,以至思想空間,民間仍然可以透露自己努力去擴大,他以澳門去「反離補」後的政府反應為例,結果可能是會讓民間認為「下次再抗爭就出馬路」。

他認為在代議政制失效的情形下,「以社會為中心」的思想有其補救作用,在面對「天朝中國」也有可取之處。在講求實在效果的港澳地區,以及當代的速食文化之下,「革新保港」、「在地抗爭」是可以吸引到香港人。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