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小堂建於1622年 (明朝天啟二年) ,又稱海崖聖母小堂,當年葡萄牙航海者與荷蘭海盜船相遇逃過一劫,許下諾言會興建一座聖母堂,最後選址在西望洋炮台旁邊,1892年炮台已拆卸。這裡曾是主教私邸,故西望洋山又稱主教山。近400年來主教山小堂一直守護澳門,與東望洋燈塔遙遙相望,在一代代澳門人心中,早已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位置。近年澳門教區暫借聖母堂予一批隱修女居住及靈修。
早年南灣湖CD區 (立法會對開) 有發展商在香港偷步出售高層豪宅,已觸動社會神經線,強烈質疑破壞主教山景觀、發展商未批則明目張膽先賣樓。當時政府受壓暫緩該區發展,宣佈重新制訂分區規劃。無論是南灣湖CD區,還是近日熱議的新城B區都超出世遺緩衝區範圍,「依法」是沒有限高的白區。工務局曾表示,該區最高可建160米。特首崔世安目前向市民許下的承諾,只是「依法」保護。但如果「依法」有用,主教山後方就不會出現凱泉灣這樣的龐然大物。世遺專家已明確指出:「法律,只是保護範圍的最低標準」。
聯合國世遺專家
邁克爾‧特納 ( Michael Turner ) :
嚴竣!
「我不喜歡視覺走廊。政府在做甚麼我不清楚,但一定要有其他替代方案。如果我在某個位置望向教堂,不應光是這兩個角度。視覺走廊只是以這座山為中心,卻不包括整個世遺城區。一定要明白,人們對空間的概念要有很深的認知,不應光是視覺上的景觀,還有歷史的角度。」他認為,新城B區建百米高樓對主教山景觀的破壞,比當年德國科隆大教堂被聯合國警告的情況更嚴竣。
世遺保護專家
澳門特區政府社文司顧問郭旃:
「依法」只是保護最低標準!
「新填海地應嚴格按照原來的既定方針辦事,不應該有干擾,因為這沒有其他的法律爭議了。批的時候就已經有百分之五十是公共用地。中央怎樣批,中央和特區政府是怎樣達成協議,就應該嚴格按照這來辦事。」
在一塊新開張的土地,有條件推行一個最理想的保護方案。 保護概念不限在遺產區和緩衝區,例如正正跌入「白區」(沒有限高 )的大三巴正後方,即使在緩衝區以外,只要對世遺景觀有影響也必須限制。法律,只是一個保護範圍的最低標準。
文遺會委員
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
主教山非次一級!
數百年前《澳門紀略》已記載東、西望洋山是澳門十分重要的臨海制高點。葡人早期移居澳門亦圍繞著主教山,在南灣腹地上開始發展。縱使主教山不是世遺,但與澳門歷史發展息息相關,加上主教山位處世遺緩衝區,重要性毋用置疑。他亦指出,澳門三大古廟中,只有媽閣廟被列入世遺名錄,但不代表蓮峰廟及觀音廟的歷史價值比媽閣廟低,「主教山唔係世遺名錄中,唔代表佢嘅重要性比世遺次一級。」
《我城規劃合作社》
李凱欣:
應限高25米!
要保護西望洋山一帶的觀景觀,必須嚴格控制週邊的建築物高度。南灣湖CD區的建築物最高只能是45米,新城B區最高亦只能是25米,到海邊一帶甚至只能是幾米高。新規劃「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方案絶對不能接受。若B區先例一開,南灣湖CD區亦會失守。這次B區規劃比上兩個方案都要差,很多內容在上一階段已諮詢過,甚至已經有結論,不明白為何要推倒重來,質疑政策左搖右擺,完全不尊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