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B區規劃過百米超高樓勢阻主教山景觀,歷史學者陳樹榮表示,澳門開埠五百多年來,形成世界上獨一無二中西合璧的歷史文化名城,政府不能夠只是為了發展商的短期利益,就犧牲澳門長遠的利益。議員李靜儀亦認為,主教山的景觀是全澳門市民共同分享的,她促請政府慎重考慮,「因為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影響」,為了經濟發展,「我哋的健康、景觀、生活舒適度,都多少已經作出犧牲,居民希望想有休閒的地方,政府不應該輕易破壞。」
陳樹榮指出,澳門之所以叫做「澳門」,「是因為東望洋山和西望洋山合而好似個門,如果裡面建很多高樓大廈的話,就破壞咗天際線和環境。」內地有學者指出,四十多層高的凱泉灣已經對主教山景觀已造成嚴重的破壞,澳門從前定下所謂的「緩衝區」對於保護澳門的歷史文化遺產已經不足夠。
他認為,澳門現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是由世界文化遺產、本土文化遺產、還有一些未列入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這三方面所構成。「澳門城區規劃應以保護文化遺產為依歸,你起幾多層樓,幾高都好,都要考慮呢個問題,因為澳門好細,東西南北既距離有限,有啲人講得好啱,整個澳門都應該是緩衝區。」陳樹榮指出,澳門作為世界休閒文化中心,這是國家早已為澳門定位,澳門還可以建多少高樓大廈,工務部門應該要認真規劃,不能盲目地建。
另外,陳樹榮認為,政府邀請專家向市民解釋新城規劃不是問題,「但唔可以啱聽就請,唔啱聽就唔請」,而且政府一直強調要依法辦事,「用什麼法好重要,不能夠用遲滯的法律,不適應時局發展的」,政府不能用「依法辦事」作為破壞澳門歷史文化遺產的擋箭牌。
有意見認為,澳門需要解決住屋問題,B區建高樓在所難免。李靜儀不表認同,「要解決居住問題,可以鼓勵居民在A區規劃上多表達意見,甚至其他區域,還有閒置土地。不應該將住屋問題集中在B區,好像不在B區建高樓,就解決不了住屋問題一樣。」
她指出,香港規劃署亦有指引文件,例如要保留讓市民接觸海岸的區域,在沿海地區應建造濱海長廊,沿岸公園休憩區等等,越是近海的建築物就應該要越矮,避免墻壁效應。「否則會像一堵高墻一樣擋住,不單止破壞山海聯繫的景觀,而且令居民接觸海的感覺亦都會喪失。」她認為,澳門作為世遺城區,亦是旅遊城市,並非只有世遺景點才有所限制,而是整體社會的景觀風貌都要作出考量,應該要保留一些休閒舒適的地方給居民和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