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想像 莫兆忠:為何只能加不能減?

新城A區+人工島

_MG_7117

劇場工作者 莫兆忠

我首先提出一點,填海地不能說是中央送給我們的。海洋資源屬於全世界,填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不像剪頭髮後可以再生,不能再補償給我們。現在我們使用下一代的資源,來改善下一代的生活環境,這樣的說法有矛盾。我們的下一代不只是現在的小朋友,還有他們的小朋友,所以對未來規劃的想像力十分重要。

現在政府給我們的想像只有一個,是一種「加法」的想像,似乎不斷填海、不斷增加就是好事,就可改善生活問題。填海好像是無止境的,究竟要填到何時?如何滿足這些需求?滿足到何時?我們無從得知。

GDI0109062014

破壞海洋 誰來補償?

其實我看不到規劃的想像力在哪裡,人口政策是什麼?城市規劃是什麼?應該不只是土地資源及設施,現時我只能看到一大堆設施,但看不到政府對未來整個城市的想法是什麼。不只是土地資源的問題,而是管治及想像力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第二階段諮詢中,我已提出過:海洋環境的破壞,在填海工程中究竟破壞了多少?如何補償?但現在一直沒有任何回應。現在我們只知道眼前及將來可能會得到什麼利益,但不知我們付出了多少代價,對未來有什麼生態影響。

_MG_6666

綠色‧ 低碳?

我們看到規劃方案中提到,CDE區將來是綠色低碳社區,將來有綠色交通、綠色建築、垃圾分類處理等,這些理應在舊城區的生活環境中就要推行,無理由在新城區找兩個地方試行,政府是否在玩弄我們?

另外,綠色等於生態平衡,不是模型,不是用作休閒、拍照,但我看到你們的模擬圖就是這樣。綠色不等於公園、單車徑,我們用了百多年的時間來與海爭地,卻沒有歸還過,「出得嚟行,預咗要還。」

海岸被私有化

我們可否參考一下鄰近地區《海岸法》的實踐?例如怎樣不再割斷人與海洋之間的關係?海洋資源如何與城市資源平衡?一方面保障公眾在海岸線上通行的權利,現在我們在舊城區是沒有這種權利的。我們在海岸旁,但沒有辦法走近海岸,望不到海。

_MG_4159

另一方面,如何管理海岸建築與城市景觀的協調性?更不用說要建高樓阻擋景觀。而第三階詢公眾諮詢中,我看不到低碳示範在哪。諮詢模式的網絡化,所謂網絡化就是將整個文本掃瞄到網絡上,沒有再多的資料,又不停印刷文本,這樣是低碳嗎?又派許多消耗性的禮物,原子筆又用膠袋封著,台上嘉賓的水樽是即棄的。連諮詢過程也無法示範你們如何低碳。

前段諮詢結果去了哪裡?

最後,第三階段諮詢只有很短時間,但我看不到第一、二階段諮詢的脈絡如何疏理、數據如何統計,為何會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什麼統計而得出結論?我看不到,所以我對今次諮詢十分失望。

編按:莫兆忠 / 劇場工作者

( 7月18日新城諮詢會上發言 )

【自己城市自己救】
8/ 1 最後一場公聽會 下午三點 塔石玻璃屋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