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澳門怎可能變成台灣──談澳門醫療風暴

澳門是無論如何不會變台灣的。

好,我知道,對專業如你們的人而言,在大海彼端的台灣是個民粹泛濫的畸型社會,每年都有醫生因醫療糾紛被判刑,還有年輕醫師獲罪自殺的案例。可是,請相信我,無論這次法官怎樣判,澳門真的不會變成台灣。

台灣的政客也許會為了撈選票而攻擊無辜醫生,澳門議員是這樣撈選票的嗎?大家都知道他們視民望如浮雲。台灣的媒體名嘴也許會為了吸觀眾而批評無辜醫生,在澳門的媒體名嘴會這樣吸觀眾嗎?大家都知道,「促進社會和諧」才是媒體生死成敗之所在,它們才不管庸俗的市場銷量和觀眾喜惡呢。

所以,我們再認真想一想,很認真地把這個問題放在澳門的社會脈絡去思考,不要做天馬行空的純邏輯推理。民主化後的台灣也許是一幅湊不起來的混亂拼圖,澳門卻是個以傘型的利益關係輸送網鞏固起來的超穩定結構,當中的每一股勢力,甚至是每一個個體都被井然有序地放置在恰如其份的位置,膽敢挑戰或衝擊此江湖秩序的「搞事者」定必身敗名裂。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下,真的會出現無辜醫生被民粹圍攻的情況嗎?我不知道那位法官的下場如何,但每天看著財雄勢大的團體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式攻擊,大概也是「有得震冇得訓」。他最後的命運,相信絕不會好到鼓勵下一位法官同樣地「以身犯險」。

把兩個社會作比較是可以的,但不能去脈絡化。與其討論台灣和澳門醫生誰比較優秀誰比較痛苦,倒不如嘗試推敲他們面對著怎樣不同的困境。我認識一些留外醫科畢業生,大多不想回澳門就業,我可沒聽說是因為他們怕澳門民粹泛濫或被告到坐牢。那到底在怕甚麼?作為局外人的我當然無法得知,幸好,最近陸續出現了重要線索,讓我們能做更進一步的推測。

線索就是那幾張據說價值廿萬的文革式大字報,它們讓市民首次有幸目睹醫療團體的財力和動員力量有多強大,又是如何同氣連枝、默契十足。現在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澳門有位特別木訥的醫生不願和這些團體打交道,前景會是如何?又如果他甚至不識相地提出和這些團體不同的想法,下場又會是怎樣?在台澳不同的社會脈絡中,提出異議要付出的代價根本難以相提並論。這樣一比較,就會知道澳門不可能變成台灣。

比起台灣不同派系的火拼,這次我們很清楚看見澳門醫療界(就如其他界別一樣)已被同一種勢力、同一種聲音所壟斷,此情形下再公平的選賢和監督制度都只能淪為空談。社團中人儼然成為醫療界的核心勢力,而特立獨行的醫生則有被放逐到邊緣位置之慮。沒有人要「一竹篙打一船人」,指控澳門沒有懸壺濟世的好醫生,相反地我們擔心的是劣幣驅逐良幣、以濫竽充數之徒取代良心醫生、把和諧當成公義、以一擲千金來代替說理的社團模式,已經如癌細胞般從政治和經濟界擴散到醫療界去。

如此這般,要實現光輝五年,除了制度和人才之外,恐怕我們更需要探討醫療界內的權力關係。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