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敲門 選中32歲媽媽

DSC_1282

沒有家族遺傳病史,平日自問身體健康,家裡剛迎來第二個寶貝女兒,年僅卅二歲的媽媽阿希(化名) 萬萬沒想到癌魔早已盯上了她,分娩後半年確診患上大腸癌四期,生命的轉折殺她一個措手不及:「初時會很失控,整天喊,不斷問點解?」

不遲不早,潛伏的癌魔在去年九月BB剛彌月時來按響門鈴。莫名奇妙的咳嗽,久治不癒,初時醫生發現肺部有異常,以為是肺病,後來經過反覆檢查,發現並不是感冒咳嗽這麼簡單,「當時醫生說希望找到肺結核菌,我聽得一頭霧水,不明白為何醫生這樣說?肺結核全家人已經好驚,最怕傳染給BB。」結果,壞消息接踵而來。驗血報告癌指標(CEA)偏高,腸胃鏡檢查發現有病變,醫生切除組織化驗後確診大腸癌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和肺部,這才是不斷咳嗽的元兇。

大腸癌年輕化 只得十六歲

「做產檢時會特別注意乳癌和子宮頸癌,但這年紀,我無聽過有人得這病,完全不知是甚麼一回事。」後來她逐步回想:兒時經常便秘,但讀大學後已回復正常,每日一次排便;近年大便稀爛帶黏液,當時也不以為然,以為是中醫說的濕熱和溫毒,調理好轉後也沒有記在心上;懷孕時右腹不時隱隱作痛,有點氣喘,以為是懷孕和坐月的正常現象,以為過一段時間就好。沒想到排便次數、形狀、飲食習慣、工作壓力等,原來已有一個計時炸彈埋藏在體內。

近年山頂醫院接收的大腸癌個案,年輕化趨勢令人吃驚,年紀最小的只有十六歲,三字頭的個案也不少。不知不覺間,繼肺癌之後,大腸癌已成為澳門第二大癌症殺手。阿希早期病變的部位,正是最難發現的右結腸。 一般人以為「唔痛就無事」,這是一個很大的思想誤區,容易錯失治療的最佳時間。她舉例,如果大便表面凹凸不平,可能是腸道有腫瘤擠壓的表徵,「不要以為沒有便血,唔痛就無事,也不要以為四、五十歲才是大腸癌的高發期。腸胃的癌症如果等到痛才去治療,可能已經是晚期。」

大腸癌1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九成大腸癌個案可預防

外國建議五十歲以後才做大腸癌篩檢,但以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三十歲以後已經要做體檢,一個簡單的糞便檢查便可有效預防。若有家族病史,更應提早在廿一歲後定期檢查。很多人怕照腸胃鏡,驚辛苦、要食瀉藥,如今在山頂醫院已有麻醉師跟進,過程比以往舒服得多。阿希說,從息肉變成大腸癌要經過好幾年時間,衛生局投入資源做全民篩檢其實很值得,以往也曾經有機構資助市民做鼻咽癌篩檢,結果也發現不少隱藏個案,幫到不少病人。

坦然分享病情,堅強的阿希非常耐心的訴說自己的故事,但一說起自己仍在強褓中的小孩還是會眼泛淚光,如果及早檢查,便可少一個家庭遭遇厄運。她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喚醒市民提高警惕,留意身體狀況,定期檢查;衛生局儘早推出篩檢計劃,預防勝於治療;學校多宣傳推廣阿癌知識,不要拒諸門外,天真的以為這跟年青人沒有關係,透過學校將防癌知識帶回家庭其實很重要。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大腸癌2 大腸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