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岸,南國之濱──紀錄路環一段無人管理的海岸

這是一座無人管理的海岸,位於路環鄉村馬路旁。Sofia前往探勘,拍攝了數張相片,獲得無數「迴響」:此處是路環岩岸之間夾著的一小段沙灘,位於墳場前方,陰森恐怖,更是偷渡客上岸的最佳地點。這片沙灘太危險,夾雜大量的玻璃碎。垃圾那麼多,無法分清楚哪一個是有毒物品呢。

人類不和自然共生,反而和垃圾共存,並讓它成為一個不礙眼的常態。

人類不和自然共生,反而和垃圾共存,並讓它成為一個不礙眼的常態。

外來垃圾,是洋流帶來,抑或旅遊聖地永遠的宿命?

外來垃圾,是洋流帶來,抑或旅遊聖地永遠的宿命?

也正是因為這座沙灘「無人管理」且「充滿危險」,更強固了夥伴們前往淨灘的決心。「如果我們不做、不調查清楚,還有誰做?」(環保局?民政總署?)

淨灘當日,夥伴們需走下一段隱蔽的山坡方能抵達海岸。三歲半的淨灘小夥伴黑熊,甚至需要大家幫忙參扶一把才不至於滑落。

大量的蠔殼堆聚在此,在前一刻,我還以為它們是海洋生命的正常代謝所致。可疑的是,它們看來並非海願意收留的「自然之物」,宛如凶殺現場而謀殺工具就在一旁。原來這些蠔殼的來源是近灘養殖所遺留的垃圾,蠔架、漁網等物伴隨在刻意被扔棄在此的漁業垃圾之中。

十月份的淨灘活動,在近威斯汀酒店那段海岸。回家將相片放上網之後,臺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夥伴們敏感地發現了海上的蠔架,並對我們在淨灘過程中未能找到相關的產業垃圾感到訝異(有賴於民政總署外包清潔公司人員功勞),沒想到一個月內,就能找到它們的蹤跡。我該佩服黑潮志工們在海洋保育工作的專業,還是我澳對於海岸管理上的無能?

在海洋廢棄物「家族」之中,漁網索繩向來有海中「幽靈殺手」的稱譽。它們在大海之中,卻仍未喪失其原有的功能,繼續捕獵魚類、海龜、玳瑁(如果還能找到的話),甚至是鯨豚等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宛如幽靈在網身附體。

幫忙淨灘的小夥伴們。

幫忙淨灘的小夥伴們。

彎腰,還我一片乾淨沙灘。

彎腰,還我一片乾淨沙灘。

海廢:來自浙江的禮物(漁業廢棄物)。

海廢:來自浙江的禮物(漁業廢棄物)。

人類不會知道,隨手拋棄的網索或蠔架,對另外一個生命會有怎樣的直接干擾:

一隻太平洋的信天翁方吞下一隻寫著「南海之滨」四個字的打火機,幾天前它還在中國一個人的手中,為他擊打出火光,點一支煙。

原本裝著零食的膠袋,數日之後被一隻白海豚吞入腹中,牠以為它是一隻水母,還是一尾烏賊?

你剛剛扔掉的餐盒,保麗龍碎(怎麼又寫到它,真是永遠的主角),卡在你下週餐桌上那隻石斑魚的嘴裡。

因為需要搬運上坡,所以夥伴們決定重點撿拾兩項垃圾:塑膠飲料瓶、漁業用保麗龍塊。在過程中,有夥伴發現了大量賭場扔棄的膠樽,一一將水倒洩處理之後,方作收集。這個海岸實在綺麗,蠔業或賭業,產業垃圾正說明澳門產業的前世今生?也暗示這塊土地出現的種種問題,正刻意被逃避。

淨灘時間為時半小時,十個大麻袋迅速集滿。活動結束之後回望,收到的垃圾不及百分之一。接下來這些廢棄物,將會何去何從?

篇名源於這個印有南海之滨的打火機。

篇名源於這個印有南海之滨的打火機。

這座海灘有大量漁業垃圾。

這座海灘有大量漁業垃圾。

小夥伴黑熊脫下鞋子,捧著一盒小蝦子,走到潮間帶去放蝦。小生物活在一次性發泡膠碗裡,自成生態。他把海水倒入火山岩的溝槽,蝦仔居然奔出沙灘。

「啊,是海蟑螂呀……」

潮間帶的生物們緊緊附著在巨岩上頭,蜆和螺在小夥伴的手上行走。他問: 「牠們可能移居到垃圾裡頭?」我說:「誰會願意住在無時無刻不在地震狀態的小屋裡呢?」風吹浪打,海洋廢棄物都會移動。他的問題讓我想到了負著膠樽蓋子行走的寄居蟹。人類不和自然共生,反而和垃圾共存,並讓它成為一個不礙眼的常態。

我們撿了239個膠樽,1042件漁業用保麗龍,任其餘上萬件無法被帶走的海廢繼續躺在這個無人管理的沙灘。對於一個平日只願意數到10的小人類來說,1042這個垃圾數據,實在是太多。而無法理解的,不只是他而已。

donation-ad
30分鐘,239個膠樽。

30分鐘,239個膠樽。

這是一座無人管理的海岸,位於路環鄉村馬路旁。這是一座無人管理的海岸,位於路環鄉村馬路旁。

這是一座無人管理的海岸,位於路環鄉村馬路旁。這是一座無人管理的海岸,位於路環鄉村馬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