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隨意走走 2:澳門公路標誌是一本天書

人類在城市中移動、聚散及互動,是讓一座城市能有機存在的總和。一個好的城市路標指示能順利地到讓你到達目的地,或在迷失中帶領著你,故環境視覺設計(Environmental Graphic Design)或者是環境指標設計(Environmental Sign Design)就是這樣有需求地衍生出來。誠然,在澳門,市民很少會理會路標,因為習慣了地圖在心中,解答迷路在口中。但當這城市突然發展成所謂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觀光人數勢如破竹地上升;舊城區、新填海、新市鎮、新地標及三不五時就會改道的小巷大馬路,隨時讓道路使用者迷失在這個城市中,在這個月,特地走訪大街小巷,發現澳門的城市指標系統普遍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

指標系統是城市極重要的構成,除了它的整體性影響著整個城市的景觀外,它關係著道路的安全性,遑論美醜,設計者必須要把它設計得十分正確,忠實地呈現資訊,讓道路使用者在轉睛的幾秒內,告知他所要知道的。

在暑假道路施工遍地開花時,隨手拍了幾個在旁邊的臨時路標:

少數會將中、英字型分開應用的「臨時指示」少數會將中、英字型分開應用的「臨時指示」

少數會將中、英字型分開應用的「臨時指示」

連「禁止通行」的符號都沒對準

連「禁止通行」的符號都沒對準

問題倒是真多。沒有統一字型規格,每一個臨時標示牌都長得不一樣;直接把中文字型套用到葡文(英文)上,如十六蒲附近的這個,就直接將「宋体」套用到葡文中,是個大錯誤,因為中文字型裏的內建英數通常都很糟糕。對,使用「宋体」也是不妥(似乎是電腦預設字型?),「宋体」是有「襯線」字體(筆劃末端有小三角),襯線字體通常應用在印刷製品以方便閱讀,可是路標卻是大多都避免使用,因為他裝飾陪襯的外型太繁複,容易造成駕駛者視覺疲勞。(見下圖)

就連Windows的中文預設字體都從原來的宋體或細明體,改為無襯線字體(黑體)了

就連Windows的中文預設字體都從原來的宋體或細明體,改為無襯線字體(黑體)了

如果說對「臨時」路牌指指點點有點太荷刻,但細節藏在生活中,尤其是關乎極重要的生命安全,所謂的「臨時」,政府的時間觀念跟常人又不太一樣(如關閘的臨時行人天橋就使用長達十多年至今)。

那麼看看一般路面上使用的路牌:

同一地點兩個路牌出現完全不同的字型組合,Helvetica 竟然是道路上最常見的字型選擇?

同一地點兩個路牌出現完全不同的字型組合,Helvetica 竟然是道路上最常見的字型選擇?

在澳門,路牌上中文通常會選用黑體,但卻沒有統一標準,全看設計者心情,再說雖然黑體是「安全款」,但上圖中「媽閣」疑似用了「全真中黑體」,該字型在每個筆畫的末端口,都有一個喇叭形狀的裝飾。

黑體中的喇叭口

黑體中的喇叭口

這種「喇叭口」裝飾源於以前鉛字印刷的黑體鉛字,當時技術有限,印出來筆畫會收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鉛字時就設計成喇叭口。現代做電腦字也把這個細節「參考」進去,可是他只為解決內文的不足而設計,但被放大使用後,發現對視覺會做成一定程度的干擾。再說,很明顯路牌被多次改動或放上去的時間也不一樣,無論中或葡文,字型、字級等完全不一樣,字的水平高度也是左高右低,在高速的馬路上閱讀十分危險!(「喇叭口」詳見:http://goo.gl/UsL1DH

葡文使用的Helvetica字型,在澳門則是超級常見,但此款字型的好壞早引起過一定的爭議,有很多人已經做個詳細評論,有興趣可參閱:http://wp.me/p1zafV-WJ

左為在西灣大橋上拍攝的指標,右為葡國高速公路上

左為在西灣大橋上拍攝的指標,右為葡國高速公路上

不難看出澳門的路標製作是參考葡萄牙的設計,但卻只學了框框,學不到精髓所在。城市道路指標就是先進城市的指標,任務是讓駕駛者安全到達目的地,字型、字級大小、字距及字的比例等,都必須經過精心設計。上圖是西灣大橋跟葡萄牙高速公路上的路標作比較,只要在高速環境下,根本不適合閱讀又細又長的英文字(在澳門竟然幾乎八成路標都長這樣!),葡文是澳門的官方語言之一,所謂重視葡語環境等等口號白說了,如最左邊的「澳門大學」中文還勉強能看,但葡文則已經糊在一起,其實只要作以下改善就好:

道路指標 re-design

道路指標 re-design

外國通常都會設計一套自己的字型用在該國家或城市中,我用了英國官方的公路字型
http://www.cbrd.co.uk/fonts)做例子,試用在澳門的路標上,這套字型識別度高,有多種字重涵蓋多方使用範圍,其實如上圖,只要在方框中有合理的佈局,統一的規格,就能讓資訊更容易被呈顯出來又不突兀。

在黑暗中路標形同虛設

在黑暗中路標形同虛設

這圖中的葡文究竟給誰看?尤其最左邊的「南灣 NAMVAN」。本來字體就不適合隨便拉長壓扁,因牽一髮動全身,整個字的結構就會被破壞,所以才需要特地設計細長的字體。而這個「南灣 NAMVAN」卻在挑戰道路使用者的視力和判斷力。

用以下任何一種組合都相對官方的來得容易識別:

三種中葡指標的嘗試

三種中葡指標的嘗試

這座城市其實不太適合坐車,用走路就剛剛好(難道是因為這原因?),政府也常鼓勵大家多「綠色出行」,但行人路上的指示又如何呢?有時間我們再來探討吧。

路面上用細明體實在太奇怪了!

路面上用細明體實在太奇怪了!

面對形形式式的城市標示,我不禁想問,什麼時候才能統整起來?

面對形形式式的城市標示,我不禁想問,什麼時候才能統整起來?

以城市面貌來講,這樣的城市視覺系統,零零落落不負責任的做法,是完全不合格的!毫無美感之餘、沒有統一性、設計不合理、無視道路的安全性。當我們下意識地抬頭,就能看到指標識別,試問在一個不重視設計的城市要如何推得動文創設計。真難想像連生活中的設計環境都沒有要求改善,一味口號式要追求豐碩的收獲,不如先在這個荒地上翻翻土,陪養合適的設計環境。或者退一千萬步,不求好,先要求自己做對的設計,事情整天「求求其其,有就得啦」這樣對嗎?庫房水浸,拜託讓水滴到對的地方可以嗎?

延伸閱讀:字體隨意走走:在澳門發現身邊的一些字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