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公民社會 你我都有責任

016 知識份子的吶喊 紙本月刊

文:甘雪玲(教師)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258

時間:2014年08月11日 17:17

還記得小城光輝五月,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參與了5.25「反離補」遊行及5.27包圍立法會行動,甚至有出席議事亭前地的六四燭光晚會。在六四燭光晚會上,有幾位老師主動走過來向筆者聊天,對於筆者在公開講話中表達「澳門公民教育課長期失職」一番言論,他們回應到:「我有在課堂上跟學生談六四,我不會像某些學校一樣阻止學生參與525遊行及527圍立會行動。」筆者沒有統計過,這樣的老師在澳門究竟佔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澳門公民社會的覺醒始於光輝五月。整個社會每一個階層、職業及角色似乎都能從「反離補」事件當中找到他們對社會的反思及啓發點,當然亦包括擔起作育英才此一重要角色的教育工作者了!

走在前方的社運參與者,借助鏡頭的聚焦能突出其參與及推動民主的貢獻,然而在鏡頭以外的大多數「角色」,亦有其同樣重要的位置及力量。公務員、大學生、的士司機、教師、街市買餸阿姨……每個角色,對澳門公民社會的推進同樣重要。如近來一系列學者受打壓及引伸出的大學畢業禮粗暴驅離學生及記者事件,該校校友在得知事件後於即時採取行動聲援,在媒體上發起署聯、開記者會及遞信等行動,以表達社會對這種在光天化日下打壓學者及學術自主行徑的強烈不滿及譴責。

筆者觀乎外地一流大學為追求真理「可以去到幾盡」!給予師生很大的自由度,提供高度的學術自主空間,讓真理和知識倘佯校園每一角落。然而,反觀我們的大學機構,為打壓學者、打壓學術自主「可以去到幾盡」!對於澳門大學畢業禮粗暴驅離事件,(收集超過160簽名的)一群澳大校友要求與校長直接對話,然而,校長至今仍沒作一句回應,對一群校友聲音置若罔聞。看來「國際一流學府」未打造得成,卻打造出「國際一流笑話」,亦讓笑中有淚的一群校友(包括筆者)感到蒙羞!盡管沒有任何回應,但一群校友亦發揮了其角色支援的功能,對校長與澳大校友會進行「閉門會議」後的「結論」及校友會所謂的具有「有代表性」提出了質疑。

在近來多宗學者疑遭打壓事件上,受打壓的不僅是幾名學者,受打壓的實際上是全澳門市民,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黃素君說過︰「這兩次的事件(5.25及5.27事件)在澳門的民主運動進程裡是成功的一步,但不等如反映了很深刻的公民覺醒。」既得利益者就是看準了正處萌芽階段的公民意識採取「先下手為強」政策,快速「處理」先導學者,亦藉此種斷絕其經濟來源的手段使當事人及其他「角色」造成心理上沉重的壓力,從而卻步,亦使這些「角色」「發揮其應有功能」失效。筆者隱隱感覺,站在最前線的、擁有傳播知識功能的中學(甚至小學)教育工作者群體中,亦出現寒蟬效應,這正正是考驗大家的決心及意志的時候。

作為小城其中一員,即使先導者「被滅聲了」,我們不要放棄在自己的崗位或角色上發揮功能。即使平凡如樓下看更阿叔,筆者亦見過其向大廈住戶辯論應否普選特首;即使筆者的學生亦有向其家中老年人解釋社會問題及根源。凡此種種,已對推動公民社會有很大幫助。這樣,我們的小城才有希望;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