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質素新要求!「廉潔」「能力」仍優先,毋忘基本價值;「擺平利益」失效,政府需更新心態

繼上期和讀者討論過未來五年,新一任行政長官面對的形勢後,本期《論盡》將專題探討社會頗有期望的議題,即新一屆政府班子的組成和架構。

澳門回歸十五年來,除了因為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涉及八億巨貪案而被撤職,以及原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出任行政長官、前審計長蔡美麗離任及前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何永安獲擢升為審計長、初級法院前合議庭主席馮文莊接替調任社文司司長張裕原來的廉政專員以外,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人馬和特區初成立時期基本保持不變。

作為新生的政權,特區政府需要從無到有進行管治的實踐、累積經驗,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領導班子及架構相對穩定,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避免衝擊施政。可是,過去差不多十五年,政府的管治能力並沒有隨經驗的增長而成熟,反而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經濟的急速發展,以及市民的期望。「離補法案」一役,以及各種社會行動,除了反映居民主體意識的突破,又會否影響市民對主要官員的期望?《論盡》在過去的一個月,從網上平台「自由講」以及街訪兩種方式,收集社會對未來主要官員的要求。

當中在「自由講」部分,網民的意見呈多方面。但「廉」與「能」兩者似乎比較多人期待。其中「廉」的指標,相信由於經過了反「離補法案」一役,網民對此的形容都比較悲觀,例如是有留言指:「我唔太介意貪,水清無魚係有一定的道理;但必須具有解決民生的能力,咪連基本都未搞掂,就剩係識自肥,掩飾都唔做。」又例如:「我希望的官員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不是製造問題的人,更加不是只顧自己利益,罔顧大眾人民利益的垃圾!」該網民對現任的官員的批評更是一針見血:「最簡單的就是現在的垃圾不能要!」其他值得注意的要求包括:「不要盲從附和,至少遇到不合理的命令也要嘗試提出!有良心存在就好好。」「比少少心思都好,為澳門做(吓)好事……」「 能力,責任感,使命感。」在官僚制度下,身居高位而仍然有這些質素的人能有幾人?不過,如果以澳門賭業長期高速增長、社會價值不變的背景考量,或者在「反離補」運動開始社會能夠對重新思考良心、使命、獨立思考等這些基本價值觀,澳門並非全無希望的。

而在街訪部份,《論盡》在澳門各區,成功回收了一百六十六份有效問卷(十八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問卷只有一個問題:

你認為主要官員(五司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及海關關長)需要有什麼素質?

結果在九個選擇之中,反映「廉」與「能」兩頂指標的答案合共達到五成半,但回答「守法、廉潔、奉公」的被訪者,是選擇「有工作能力,會解決問題」被訪者的一倍之多。雖然沒有過去的研究作追蹤參考,但在「離補法案」內容「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市民對政府利用法律謀取特權、圖利自己的做法,深惡痛絕之情洋溢言表。

與之相配的是,以「大眾利益為先」以及「平衡各方利益」的比較,而前者是明顯壓倒後者,且更佔受訪者超過兩成,成為第二多人選擇的答案。這反映了官官相衛、官商勾結,已經成為澳門人對政府的一種印象。以前世家大族叱吒風雲的時代,解決紛爭之道在於「平衡各方利益」,但如今這已不再被視為澳門人奉行的價值,也相信是和社會在賭權開放後的貧富差距相對增加有關。市民希望政府在資源分配上,是站在靠雙手謀求生活的一方。另一方面,這也是澳門人整體知識水平增加,導致參與能力和積極性增加,人們更願意謀求法律、社會行動等工具來謀求利益或公義,家長式的「擺平問題」正逐漸被取代。政府的權威將持續處於低位,也對未來政府管治提出了新的,更透明、開放的要求。社會的安定將需要由政府和社會更大幅度的磨合而塑造。

至於「良知,不盲從命令」雖然表面上處於較低優次,不過,在政府內部要揭露不公義的現象困難重重:政府不但濫用「保密」定義,就連記者要依法接近消息來源都受到更大約束。另一方面,制度上尚未有保護揭密者的制度,以致可以公諸於世的案例並不多。這需要社會更努力的爭取。比較叫人擔心的是,在澳門經濟、社會,以至政治環境開始進入轉變的時刻,對視野和使命感的輕視,在風雲變幻的外部環境下,澳門能否安然渡過?

訂閱每月紙本
有工作能力,會解決問題(30人),守法、廉潔、奉公(62人),有視野、使命感(2人),忠誠、負責任(14人),有良知,不盲從命令(8人),以大眾利益為先(34人),能平衡各方利益(8人),其他(1人),不知道/無意見(7人)

有工作能力,會解決問題(30人),守法、廉潔、奉公(62人),有視野、使命感(2人),忠誠、負責任(14人),有良知,不盲從命令(8人),以大眾利益為先(34人),能平衡各方利益(8人),其他(1人),不知道/無意見(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