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唇齒相依 共同力撐自由表達
一一專訪香港四位資深傳媒人、傳媒學者、時事評論者、文化研究學者

澳門和香港近年都面對日益趨向惡劣化的傳媒生態環境,新聞界對未來前景更感憂慮。然則,我們是逆來順受以致坐以待斃,還是堅守傳媒人信念,奮力博鬥,為捍衛新聞言論自由撐下去呢?很明顯,答案應是後者!亦因此,香港和澳門的前線記者在年來有更密切聯繫,希望在爭取保障新聞和言論自由能守護相助。

_DSC0765

程翔:港澳傳媒要攜手合作 抵制打壓新聞自由

香港資深傳媒人程翔指出,澳門與香港唇齒相依,我們都是面對同樣一個不尊重新聞自由的主權國家,所以港澳兩地的新聞工作者都要攜手合作,抵制打壓新聞自由的做法。

近年,香港自由空間漸趨收窄,有一種說法直指,香港是走向澳門化、澳門則趨向大陸化。程翔說,曾經有人建議,香港傳媒朋友要效法澳門傳媒。「很明顯,他們認為澳門傳媒是比較河蟹,較容易受控制。我們對這種所謂建議要大力抵制!」他強調,河蟹了傳媒對國家沒有好處,這是已有歷史教訓,我們國家在過去六十年來的很長時間是萬馬齊瘖,其結果是我們民族出現四千五百萬人的大規模非正常死亡,「這歷史教訓很深刻,絕對不可依循統治者的意願而傳媒自我河蟹」。

香港和澳門的基本法第廿七條都規定,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及出版自由。程翔強調,如果新聞自由落實不到,整個所謂「一國兩制」以及基本法廿七條所賦予我們的種種思想和言論自由都是假的。

香港資深傳媒人程翔

香港資深傳媒人程翔

蘇鑰機:新聞自由對社會非常重要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及中葡先後透過談判解決香港和澳門的前途問題,其時中央政府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多年來人們對此亦可謂已是耳熟能詳。然而,近年來的許多狀況或現象,包括香港和澳門的新聞言論自由空間不斷在收窄,令人疑惑這項方針是否已經走樣甚或成了「國王新衣」?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坦言,其實現在大家都不大提「一國兩制」了。顯然,「一國兩制」原意是希望對台灣有一個示範作用,同時對內地也有一個比較作用「但這個作用現在是迅速地減弱了,比較可惜。」他指出,如果將「一國兩制」破壞了,不但令港澳受損,亦同時對於全中國不同地方其實都有損失。

他認為,香港新聞自由出現倒退狀況,原因跟內地影響有關係。「我們主權國的新聞理念同港澳地區和西方國家是很不同,(內地)都是想新聞一律化,要(傳媒)受政府影響,和我們很不同。其實兩個制度和兩種想法是一種矛盾。」然而,蘇鑰機希望中央能夠從高的角度作考量,「長遠來講,對整個社會哪樣做法才有利,是言論一律有利呢?還是能夠百花齊放有不同意見,傳媒有監督作用是更加好呢?其實,這道理是很易明的。」

另一方面,怎樣能夠確保新聞言論自由,這取決於中央及特區政府的取態外,傳媒老闆如何作為亦是其中要素。蘇鑰機指出,傳媒老闆不應該太從商業利益或同權力關係上考慮,他們應該意識到新聞界的天職以至對社會和市民的責任也是很重要的。「我想,傳媒老闆以及政府亦應知道,新聞自由對整個社會非常重要的。這可能對管治者或許造成不方便,但這個整體上、長遠來講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

劉銳紹:港對台示範作用在減少 一國兩制的內容愈放輕

香港過去是一個自由度頗高的城市,但近年自由表達空間明顯縮減,當中不但媒體愈趨向自我審查,連藝文及創作都出現逆轉狀態。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近一兩年香港傳媒明顯出現各種現象,是反映了北京和特區政府在香港言論上擔心會失控。然而,更令人憂慮是自我審查問題。「現在限制不但在新聞界,而且這個慢慢變成一種意識。這個意識不是政府直接落『柯打』,也不一定北京落『柯打』,而是他們導向會引致不少人自我審查。」這種自我審查不但在新聞界,同時擴展到藝文界以至創作等領域。他舉例,香港芭蕾舞的《紅樓夢》,「有一段述及文革的,無端端在表演過程被刪了。」而在新聞界有許多稿件被抽掉的狀況也出現在出版界,「成本書中有一段被抽走了」。

本身是資深新聞工作者的劉銳紹,參與了由中英談判到香港回歸的整個過程採訪工作。他表示,過往建制對「 一國兩制」的意識很強,「在回歸初期真的做得到,當時要求體制內的人包括港區人大代表少講香港內部事情。都是執行一國兩制意識很強的。但是,隨著香港現在角色、隨著對台灣示範的作用慢慢少了,他們在執行八十年代講過一國兩制內容愈來愈放輕。」

毫無疑問,港澳現時新聞自由倒退狀況,不僅兩地市民不滿,亦同時引起內地不少內地人尤其有理念傳媒人的關切。內地新聞界人士對劉銳紹說,他們在很狹窄空間都不斷地努力「迫開個口」,香港更要保留新聞言論自由空間,否則對內地整體言論空間、新聞自由將會是更加大壓力。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

葉蔭聰:澳門需要更多人辦公民媒體 

在面對港澳表達自由收窄的大氣候下,傳媒出路在哪裡,如何撐下去呢?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高級講師葉蔭聰指出,表達空間一定比以前少,這是無法扭轉的,亦不能回到以前高度自由的環境。但縱使如此,傳媒並不是死路一條,實情仍可有作為,「我是不認同香港已死的話法」。他強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為兩個戰場,目標則同樣要打這場反自我審查之仗。

葉蔭聰分析,現時香港大量媒體都被親北京商人控制了,這是最基本結構,但同一時間是說明了媒體的危機。他其後補充說,「許多親政府商人買了媒體,其實同一時間是整死了這個媒體,令其無了公信力,令其喪失了支持者」。不過,在另一個層面 ,卻是釋放了一些空間給新媒體出現。為什麼現在多了人搞新媒體,多了人用新媒體呢?這是同傳統媒體公信力下降有關連。

顯然,人們關切的是傳統媒體自我審查問題或遭打壓狀況,葉蔭聰表示,現在傳統媒體的戰場同以前是很不同,「我不會講完全絕望,係很政治化的戰場。」他認為,新聞工作者進入任何傳媒機構,「都預了要打這場反自我審查這仗。」 但同一時間,出現了政府不容易百分百控制的新媒體。所以,現在整個香港傳媒的未來希望,應該有兩個戰場。一個是在現有傳統媒體裡,新聞工作者繼續在體制內爭取空間;另一個則是新媒體,這就是讓市民有更多直接參與、或民間人士多參與的新媒體出現,「這個希望在這裡」。

本身是澳門人的葉蔭聰自是長期關切澳門問題,他認為,以澳門傳統媒體的控制比香港更犀利的現實形勢,「澳門是更需要在傳統媒體以外的空間去發展,這是很重要的,希望透過新媒體激勵到體制內(的人),找到多些空間」。他強調,澳門是需要有更多人在體制外,辦民間媒體、公民參與媒體,「這是重要的(一步 )」。

donation-ad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高級講師葉蔭聰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高級講師葉蔭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