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青局就輟學生問題的回應

論盡:回歸後輟學生的數字多少?呈遞增還是遞減趨勢?原因何在? 

教青局:本澳自回歸以來,輟學生暨離校生人數呈持續減少的趨勢,而根據《輟學暨離校生調查》結果,輟學生人數由1999/2000學年的765人下降至2011/2012學年的51人,輟學率由1999/2000學年的0.99%下降至2011/2012學年的0.12%。

上述離校學生人數的下降,是特區政府加大投入育資源,透過教育發展基金,鼓勵學校推行有助學生學習成功的計劃,並加強學生輔導工作及離校生支援措施,對學生輟學問題有紓緩的作用,這是教育界共同努力的成果。

本澳對於學生/適齡兒童輟學,有沒有相關法規或制度規管?若有,是哪些法例? 

根據第42/99/M號義務教育法令,義務教育是指對年齡介於5至15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強制的普及教育。處於上述年齡的未成年人,家長有義務安排其入學,而特區政府和學校則有責任保障這些未成年人能接受適合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機會和完成義務教育。

教青局現正跟進第42/99/M號義務教育法令的修訂,新的《義務教育制度》草案,強調行政當局、家長、學校和學生須履行和遵守的責任和義務;加強教育行政當局與學校、政府部門之間的通報、協作及支援制度,加入長期缺勤及沒有註冊學生的跟進措施,深化教育和輔導服務的內涵,並加強與其他公共實體和民間社團跨部門的溝通和合作;訂立處罰制度,使家長及學校更重視履行《義務教育制度》草案的義務和責任;為處於義務教育年齡層的學生安排適切的學習和培育,尤其是保證所有適齡兒童有條件和機會完成義務教育,加強對不同層面學生的支援。

教青局現時為離校學生提供多項支援服務,讓他們能順利完成非高等教育,或投身合適的工作。

貴局有沒有統計或跟進,本澳輟學原因主要是甚麼?

按2011/2012學年調查結果,處於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輟學最多的原因,是對讀書無興趣、成績差、缺勤過多和健康原因,佔約70%。

回歸前是否學校一有輟學生教青局會馬上知悉?知悉後如何處理?如無法聯絡到輟學生會如何處理?或輟學生拒絕接受援助會如何處理?等等細節和流程安排,這些公眾基本都不了解。

現時社會環境日趨複雜,輟學成因多樣,根據這個狀況對於輟學生的安排有些什麼不一樣?有沒有什麼新增的措施和考慮?在現時澳門比較單一的教育體制之下,對教育模式適應不良的輟學生還有什麼學校/教育機構可以選擇?

教青局就學校向本局呈交的離校學生個案,早年已訂定跟進機制,包括每天審視新增的個案及致電聯絡有關離校生或其家長,同時向新增個案的監護人發送就學通知信,並主動聯絡有關家長及向其提供適切的協助,並為其子女提供學位諮詢及安排服務、校園適應學習計劃、離校生支援服務,以及向有特別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或經濟援助等,具體執行的相關工作如下:

1. 離校生通報機制:為配合義務教育制度的實施,教青局自2001年11月啟動離校生通報機制,目的是有效對學生的輟學情況能即時作出通報和跟進,根據《學校運作指南》的要求,如學生在學年中停學,學校必須於學生離校7天內通知教青局。教青局透過每天致電聯絡新立個案和每週向相關家長發送就學通知信。

2. 學位諮詢及安排服務:學位諮詢及安排服務自1993/1994學年開始,主要是為離開學校的學生和新來澳的適齡就學人士提供支援、輔助和學位安排,讓他們能儘快得到合適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及輔導服務。該服務同時協助轉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對有輔導需要的初中輟學生接受適切的教育及輔導服務,並協助家庭有經濟困難的學生申請本局的學費及文教用品津貼。

3. 委託身份證明局代發就學通知信:為執行義務教育法令,本局自2006年起,持續於每年的1至2月委託身份證明局,向5歲至15歲持有澳門居民身份證但從未於本澳教育機構註冊的兒童及青少年發出就學通知信,以進一步保障義務教育範圍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並為更有效保障有關未成年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教青局經與身份證明局協商,於2011年開始,每年7至8月期間再一次對該5歲至15歲未有註冊的學生發就學通知信。並為配合15年免費教育的實施,於2014年,發信年齡層調整至3歲至15歲。

4. 學生輔導服務:學生輔導服務自1989年開始,當時主要是為就讀中葡學校的學生提供輔導服務,至2010/2011學年推展全澳學校和所有教育階段,為所有學生提供輔導服務或支援服務。服務主要是透過派駐專業心理輔導員及社工到學校,以專業的知識和工作操守,與學校、家長及社區配合,協助學生適應、改善及解決在學校、家庭、或成長方面的各種問題,讓學生能發展潛能,得以全人發展。隨著社會的急速變化,以及讓服務能更貼近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該服務在人數比例和服務類別方面在近年均作優化調整。

教青局為持續優化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人發展,現時透過資助九間民間輔導機構,包括:澳門明愛、澳門基督教青年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鮑思高慈青營協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社會服務處、澳門特殊奧運會,分別為就讀於本澳中學、小學及幼兒教育的學生提供輔導服務,同時為離校學生提供支援服務。

5. 離校學生支援服務 :教青局於2008年1月份在原有駐校學生輔導服務的基礎上,發展為離校學生支援服務。該服務初期由多間服務機構提供,後改為集中由一間機構跟進,服務內容主要是協助離校學生,提升其學習動機、解決在學習、人際溝通及成長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難,讓他們順利完成非高等教育。服務形式包括個案輔導、家長支援、輔導活動、轉介服務及諮詢服務等,並為家長提供支援和設有24小時的緊急熱線。教青局現正檢視有關服務,期望為離校學生創設一個能讓其健康成長的支援網絡。

對於輟學生個案,除「離校學生支援服務」提供支援外,教青局亦與輔導機構及其他民間社會服務團體合作,轉介有需要的輟學生及其家庭接受相應的服務。同時,本局亦與社工局合作,轉介有需要家庭輔導服務的離校學生個案予社工局協助跟進,期望透過與其他部門及民間社會服務團體的共同協作,為輟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及支援。

6. 增設「回歸校園適應學習計劃」:為優化義務教育工作和配合「離校生通報機制」,教青局於2002年起推出「回歸校園適應學習計劃」,過去,教青局曾分別委託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清新教育研究會及海星中學,開展有關計劃。自2008年,該計劃由「宣信教育中心」開展,名為「校園新領域」。計劃的對象是高小至初中教育階段學生,每班12至16人。計劃以啟發潛能教育的理念,於課程中透過常規課程及非常規課程,以及多元的教學方式及專業輔導,重建學員健全人格,適應學習及課堂生活,讓其日後能重返校園。計劃分為學年學習計劃和短期學習計飽A學年學習計劃是為輟學生提供一學年適切的教育及輔導服務;而短期學習計劃提供為期十二星期的教育和輔導服務,該中心並為回歸校園的學員及其家庭提供入學後最少三個月的跟進服務。

7. 促進學生學習成功計劃:教青局每年透過教育發展基金資助計劃,支持各校有關協助學生培養良好品德、愉快學習或學習成功的計劃,鼓勵學校創設多元學習的條件,舉辦各類教育活動,發揮學生個人潛能,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習慣,以改善其成績及品行,協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2013/2014學年,教育發展基金資助了141個促進學生學習成功計劃,資助總金額為澳門幣12,834,300元。

8. 為教師提供在職培訓:教師是義務教育工作成功關鍵的重要人物。為教師提供專業的培訓課程,加強教師在課堂管理與教學、班級經營、認識學生個別差異、處理學生學業、行為、情緒問題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對他們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故教青局透過教師培訓活動,以及鼓勵學校以校本培訓方式,為教師提供相關的專業培訓,讓教師能更有效掌握識別、轉介或輔導有關學生的技巧,提升教學的效能,促進學生成功就學。在2011至2013年舉辦了25項相關培訓,參加教師人數接近3,700人次。

9. 推動小班教學:因應教育發展趨勢及社會環境轉變,教青局配合澳門特區的施政方針,實現「小班化」教育政策,優化班師比,鼓勵學校推行優質小班教學,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優質的教學環境,改善教師的教學效能,從而提升澳門整體的教育素質。教青局還每年舉辦小班教學培訓課程,協助教師掌握小班教學的教學策略和技巧,同時,鼓勵學校透過邀請本地或外地專家學者,支援學校發展小班教學或進行校本培訓,以及鼓勵學校推行動學校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10. 推動家校合作和家長教育:家校雙方的溝通與合作,將有效協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同時,積極推動家長教育,讓家長認識青少年心理、溝通、學習及重返校園支援等方面的題材,可提升家庭的功能以協助青少年順利就學,讓學生在學習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成長。

11.鼓勵學校開展多元化的課程:對教育模式適應不良的輟學生,除可考慮重返一般學校就讀,或參與回歸校園適應學習計劃學習外,有關學生尚可考慮入讀寄宿學校,又或可考慮報讀職業技術課程,參加職業培訓等。

據知輟學成因多種多樣,有家庭與社會的問題,也有輟學生成長期間的心理問題,也有對教學體制無法適應的問題等,除教青局的「支援」外,有沒有其他機構的聯手?如社工局?相互之間的協作為何?

未有相關回覆。

2014年1月15日

訂閱每月紙本
當門關上之後——輟學生的告白與政府回應
小城教育反思系列 四
2013年剛剛過去,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這一年裡曾發生了兩單看似不可思議的新聞:6月,一名11歲少年終日流連街頭,瘦弱得似營養不良,身上還有傷痕,原來已輟學多時,一直無人知悉亦無任何援助;11月,一名14歲少年突然狂斬嗜賭母親,原來因母親嗜賭少年無法交付學費,早已輟學多時,而新聞最後只以「少年懷疑精神病」作結⋯⋯這當中疑團重重:到底一個青春正盛的少年,因何突然有精神病?如果是在輟學前已患病,為何沒有師長察覺?輟學多時,學校師長社工同學教青局等,為何沒有人查問過關心過原因?沒有人向他伸出援手?兩則慘案,引來公眾不少議論,我們想了解得更多的是,到底在今天窮得只剩下錢的社會裡,在留級率如此驕人的教育制度下,還有多少有着相似遭遇的青少年,他們的輟學故事是怎樣的?當學校以種種理由把門關上以後,他們的生命際遇如何?這一期,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內心告白,一同思索有關輟學生的問題。輟學生,一個已經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