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兆忠:海岸線是屬於澳門普羅大眾的

「在這城市的任何一塊土地,無論在氹仔的北區或南灣的C及D區,都不應用於建高樓來擋住海岸線。海岸線應留給市民,讓市民去感受,去面對這個地方的過去。無論C、D區或新填海的土地,都不應該被資本家霸佔用來建高樓,使一般市民失去面對海洋的權利。」

「在澳門半島,C、D區更能讓市民感受大海,享受與自然之間互動。這一種互動並不是只有錢人先可以享受,但當這些地方用來建高樓的話,對於無能力買望海樓的市民來講,等於剝奪了他們其接觸自然環境的權利。」

氹仔的海岸線

氹仔的海岸線

劇場資編導及戲劇教育工作者莫兆忠又指,澳門是一個與海爭地的城市,海岸線承載了這個城市的歷史。

「我們所在的地方大部分是由大海送予我們的,為甚麼這個城市仍想去遮擋其僅餘的海岸線?想要忘記這城市的歷史事實呢?一旦連僅餘的海岸線都被高樓大廈遮擋了,等於我們不用再面對大海,等於忘記我們曾經對大海所作的掠奪。正如殖民地當權者對被侵略者的歷史進行清洗一樣,當一個人不再了解其所地方的歷史時,其一定對該地方的無任何歸屬感。」

他續說,即使連普通的市民都察覺到,這城市近年的發展在持續割斷市民對它的歸屬感,正如以前市民可以在這城市任一道路步行,可以踩著單車,近距離接觸到地面。近年的高樓林立,沿著海岸線步行已變得不可能了,因為大部分海岸線都建了賭場,或私人的高樓或地盤。

守護路環相

守護路環相

守護路環相

守護路環相

莫兆忠又表示人要與一個空間或地方的歸屬感是靠一點一滴來建立。「如你租了一間屋,雖然間屋不屬於你,但自從你貼了你喜歡的海報,又或按你意願擺設一個杯碗,你就慢慢建立你對間屋的情感。但是,當發現你身處的空間,只能任人搬動你的東西,或任由擺設突兀的物體時,而你又無機會去表達你的聲音的時候,那麼你對個地方所建立的地方感就會漸漸消失。」

他指出,近年來多了市民對一些涉及土地或空間的爭議表達抗議,其實,一方面是由於市民慢慢開始對自己所在的地方的歸屬感增強了;同時,又感覺到自己建立了的東西,突然間被他人改變了。「不單氹仔北區的發展規劃,又如一些交通規劃使到我們(不)可以作為行人慢慢自由自在去體現這城市的空間。這一種改變最令最能割斷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

「我好希望政府不要再為澳門人帶來無力感,明明知道其政策會使熱愛這片土地人提出異議,即使聽到了反對的聲音,但又置之不理。當愛這個城市的人發聲,但一次又一次只能發聲,不能改變現實的時候,他們對這裡的歸屬感會漸漸消失,同時,無力感會愈來愈強。若一直持續這種狀況,是否真的對澳門有好處呢?當市民的無力感持續變強時,最後他們歸屬感只會消失。」

他感嘆,澳門原是三面環海的城市,但是大部分人同大海的距離很遠,尤其新一代小朋友,愈來愈少機會接觸大海,同自然環境以及土地的關係已經愈來愈遠。「人本來應該同世界上其他物質的元素共生的,但現在我們只能夠活在由石屎所建的四面墙內。」

訂閱每月紙本
莫兆忠說︰「人本來應該同世界上其他物質的元素共生的,但現在我們只能夠活在由石屎所建的四面牆內。」

莫兆忠說︰「人本來應該同世界上其他物質的元素共生的,但現在我們只能夠活在由石屎所建的四面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