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回應土地工務運輸局就「氹仔北區都市化整治計劃修訂」的解釋

政府在城規法生效前六十天,突然提出「氹仔北區都市化整治計劃修訂」(下稱「修訂」),引起坊間議論。有意見指,「修訂」反映政府希望在城規法生效前趕搭尾班車,協助發展商放寬所擁有土地的地積比率,讓發展商賺盡一分一毫。數日後,土地工務運輸局發出新聞稿,指「修訂」有助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加快氹仔北區都市化、改善氹仔北區的霸地、交通、衛生、水浸及治安等問題。

土地工務運輸局的解釋令人不解:氹仔以及澳門整體面對的問題,不是都市化太慢而是太快。近年澳門交通日益擠塞,山體及山線不斷受到破壞,綠化地減少,空氣、噪音、以及光污染愈來愈嚴重,都是都市化帶來的問題,澳門實無需要進一步都市化。

更令人擔心的是,土地工務運輸局指「修訂」可額外提供六千四百個單位,讓三萬六千五百人居住。要知道最就近氹仔北區的過海通道友誼大橋,已經常出現塞車。若再增加三萬多人口,只會進一步令交通擠塞問題惡化。同時,澳門的居住問題主要不是欠缺樓宇,而是欠缺一般市民可以負擔的樓宇。該六千多個住宅單位當中,有多少是社屋及經屋,有多少是私樓,現時無從稽考。「修訂」一旦通過,有可能令澳門市民承擔氹仔北區發展的惡果,換來卻是價格高不可攀、落成後十室九空的豪宅。至於霸地、交通、衛生、水浸及治安等問題,與「修訂」的關係,土地工務運輸局還沒有提出有說服力的解釋。霸地問題是因為土地工務運輸局對侵佔公地行為視若無睹,過去土地工務運輸局成功收地,不見得要由整治計劃配合。衛生問題,是由衛生局及民署負責,除非上述兩個部門明確指出,沒有「修訂」就不能改善衛生,否則用不著土地工務運輸局多管閒事。治安問題,應交由治安當局加派人手處理,而非由土地工務運輸局越俎代庖。交通問題在「修訂」推出後,只會惡化而非改善。

土地工務運輸局又指,氹仔北區不實現都市化,水浸問題將難以解決,兩者必無必然關係,相反的例證卻比比皆是:高度都市化的新馬路及內港地區,每逢大雨例必水浸。而近年氹仔舊城區及馬會周邊的都市化建設日增,水浸問題亦日益嚴重。再者,如果氹仔北區土地持有人,既無決心又不願意讓出土地舖設水管疏導雨水,解決水浸問題,土地工務運輸局亦無需急於在城規法生效前,以趕尾班車方式處理,令公眾有不必要的疑慮。

換言之,土地工務運輸局的解釋,不但未能令人接受政府突然提出「修訂」的做法,反而加添更多謎團。

donation-ad

_MG_3693 copy _MG_3677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