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開心的笑變成使用微笑,從暢所欲言變成使用語言,戰戰兢兢,這樣就可以保護好彼此的玻璃心嗎?
2.
台灣一場接著一場的遊行,是因為言論自由。不公義的事日日夜夜未曾停止,可以有一張能訴苦的嘴、流淚的眼睛、保持清爽感覺的五感,是這個看似渺小國家的巨大特徵,但我一場遊行不曾參與,一篇宣導未曾轉貼。用這種方式保持冷靜,這也是我表達言論自由的方式。
3.
朋友說他的三十而立,是搖搖晃晃的金雞獨立的立。那些跑趴名媛什麼的,看似離我們近,但實際上遊民的距離更近。我們彷彿差那麼一點成為地下道的流浪漢,我說下班後乾脆帶一塊瓦稜紙板在地下道睡覺算了,隔天紙版收收去上班剛好。
4.
颱風剛好在我下班時登路,淋著雨赴約了海安路跟夏林路之間的清粥小菜。夏林路再過去一點的路段,這幾年內我再也沒騎過。南藝畢業後第一份工作,跟著室內設計師繞遍整座台南的磁磚店、馬桶店、廚具、咖啡店還有別人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夏林路的磁磚店及窗簾店,甚至在心中默默的許下未來想到窗簾店工作的願望。
這家窗簾店進口各式布料,可做簾子外,沙發套、壁紙及室內任何可用到的布裝潢。我第一次到這家店時,穿著大腿破一大塊的牛仔褲,一個短髮的女孩跑到我面前,拉著我的破褲子靦腆的告訴我,可以幫我找漂亮的蕾絲布補起來。而對面的磁磚店,小老板跟當時的我差不多大,已婚並且有兩個小孩,店裡想當然爾也放滿各式各樣彩色磁磚。
昨天依照記憶尋找這兩家店,磁磚店已經換成眼鏡行,窗簾店鐵門拉下,也不知道是否仍持續在營業,在雨中顯得有些失落。當時離職後也換了一座城市生活,夏林路的相遇早忘的一乾二淨。幾年後,跑去職訓局學習打板,做了布料的作品,也摸了泥巴,持續喜歡著發亮的釉色,也許是種子願望蠕動著,朝發芽的方向前進。
5.
所謂跟寫部落格的方式不同,是怎樣的不同呢?要多一點的考究、有憑有據、義正嚴詞,能不能ㄧ慣的樸實無華,道出真實的語言。「經過幾次不成功的嘗試之後,我認識到要把這些片段熔為一個整體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我能寫的最好的東西永遠也不會比這些片段好,假如我違反這些感受的自然趨向,把它們強行地扭在一個方向,那麼這些感受便很快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