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文化工業遺產定義不符國際憲章 暫緩拆卸「有彎轉」

停一停,先傾傾

近日位處世遺緩衝區的下環街均益炮竹庄三層樓址面臨拆卸的消息傳出,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於昨日(7月30日)表示,今年5月土地工務運輸局(工務局)邀請文化局人員到場視察,「發現該建築物存在危險,而該建築物過往只作貨倉用途,並非具有歷史價值的工業遺址,已同意把處理該建築物的決定權交予工務局。」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城市規劃師林翊捷及城市規劃工作者李凱欣認為,文化局對工業遺產的定義不符合國際憲章,決定拆卸的過程也有不少疑團,促請政府暫停拆卸,再商量處理方法。

 

局方判斷不符國際憲章

憲章規定倉庫亦屬工業遺產,質疑局方不積極保護二十世紀建築物,林翊捷稱,最初得悉拆卸的消息感到驚訝,因均益炮竹庄樓址位處世遺緩衝區,在現行制度,根本無法知道兩局及業主如何溝通。他亦指文化局的拆卸理由有不合理之處,尤其是局方認為炮竹庄不屬工業遺產一說,不符2003年7月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TICCIH)通過的《下塔吉爾憲章》(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該憲章規定工作坊、工廠、加工場、倉庫及附屬建築物(如工人住房)等亦屬工業遺產,故此均益炮竹廠樓址是工業遺產一點是毋須懷疑的。

林翊捷表示懷疑文化局的評估方法及兩局之間有否協商機制,李凱欣也表示,關心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及開展的「澳門文物普查」進度如何,質疑文化局在作出現時決定之前,有否對均益炮竹庄樓址作充足評估,包括點算樓址裏面的物品。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李凱欣指,以文化局目前的標準看,令人憂慮局方如何判斷建築物的歷史價值;而局方的價值觀也會影響它如何更新文物清單,故有必要關注;從過往高園街公務員宿舍拆卸爭議等事件來說,也可見政府相對而言較不積極保護二十世紀建築物。林翊捷稱,即使《文化遺產法》通過,市民有權提名建築物納入不動產類文化遺產,但評定的決定權仍在文化局,擔心許多二十世紀建築物會消失。

 

可以是活著的發展年輪

炮竹庄建築顯四十年代風格,亦能讓下一代了解城市發展歷程,林翊捷認為,均益炮竹庄樓址的特點是塑造了整條街的風貌,是在街道遠處已能望見的視線焦點;加上它是上世紀四十年代Art Deco風格建築物,在現今澳門已不常見,其圓弧型處理轉角位的設計、可供通風、採光的大面積玻璃及橫線條裝飾,都展現了當時設計風格,在當時而言可謂前衞;它似與作為世界文物遺產的鄭家大屋及教堂無甚關係,但城市發展就似樹木的年輪,一個文化城市應有不同年代的建築物;李凱欣也指,以建築價值而言,同類工業建築已不多見;以歷史價值而言,該建築物歷史信息量豐富,能讓下一代了解澳門城市的發展歷程。

 

處理炮竹庄本有折衷方案   暫停拆卸再議尚有轉圜餘地

對於先為均益炮竹庄樓址作紀錄及測繪的說法,林翊捷表示認同,又指現時處理該建築物的選擇「極端」,但實際上有一些折衷方案,如完整保存、保存外牆而更換內部結構、立面保存,允許加高等,立面保存的方法也在新馬路常用,政府可與業權人協商,而非必定要拆卸或購買。林翊捷又稱,客觀事實指出,文化局對於它持有使用權的舊建築物會花重金維護、翻新,如沙梨頭圖書館,但對於它不持有發展權的均益炮竹庄樓址,則不在此列,連折衷方案也不提出。

林翊捷認同必須要在均益炮竹庄樓址做安全程序,以防石屎剝落、鋼筋外露等衍生的問題危及市民安全,往後就要看業主與政府溝通,但他不清楚為何兩局人員在發現該建築物存在危險兩個月後,才開始動工拆卸。他又認為,拆卸的工程准照已出,但拆哪裏、拆多少仍可由兩局及業主協商,如現在暫緩拆卸,再作商量,仍是「有彎轉」。

 

內港區其他舊建築亦應關注  不認同「迪士尼化」記憶一條街

林翊捷又指,無論均益炮竹庄樓址是拆是留,文化局都應該公佈它的評估內容;倘若暫緩拆卸,為該建築物作紀錄,收集資料的過程亦應由文化局主導;除均益炮竹庄外,內港區也有不少騎樓、碼頭、倉庫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或更早建成,盛載街坊記憶,同樣值得關注。

李凱欣稱,長遠而言,須正視文化遺產的業權、賠償機制及保育方法等問題;在評定建築物文化價值時,專業判斷及社區情感皆重要,且要有透明公開、互不凌駕的溝通平台。對於吳衛鳴提及,把收集得來的本土有價值物品一併置於將在新填海區建成的博物館內展示,「打造澳門記憶一條街」,李凱欣回應指內地不少城市已有類似做法,但已受專家質疑,而在澳門這一做法也不恰當,因建築物與社區有緊密的歷史聯繫,「記憶一條街」只是「迪士尼化」場所,促請局方三思。

donation-ad

600750_10201604447178120_646804745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