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那邊出生就好了

澳門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之一,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去年的生育率僅一點一五,即平均每名婦女一生只會生一胎,遠低於正常生育率的二點一。針對低生育率,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不同鼓勵生育政策,除了提升生育福利,還有更多關於社會配套的改善,改變傳統家庭男女分工的結構,促進兩性平權的社會推動等,是非常全面和人性化的生育福利構想,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德國與瑞典(德國主要參考瑞典模式)

1.親職津貼:尤其鼓勵父親在家帶小孩。
2.提高國家補助的托育機構數量:德國並沒有高營利的托育機構,大部份托育服務都由政府提供,直接由國家利用閒置空間,增設地區托兒中心,及補助設置托育機構。
3.帶薪育兒假期長:德國生育假十四個月,瑞典最長為十六個月,保母費也能減稅。父母可以同時申請當奶爸奶媽,一家人共享天倫。
4. 育兒津貼高及「多子加薪」制:生得越多,領得越多。照顧幼兒可申請減少工時並同時獲得加薪。單親家庭可以先佔到幼兒園的空缺。外國人只要有戶籍登記的也都照發。
5.奶爸新制:德國的奶爸數目長期落後法國與北歐,僅約有5%的父親願意放下工作當奶爸。德國政府希望孩子放學(一般中午就放學)回家後不只能看到媽媽,也能看到爸爸,因此讓德國的父親享有薪育嬰假最高可達一年兩個月。
6.協助女性重返就業市場:瑞典政府口號是「我們沒有『家庭主婦』!在瑞典,每個人都工作。」政府廣設托育設施,社會上非常重視和保障已婚女性就業機會和所享待遇。
7. 家庭支援完善:分佈廣泛的社區家庭中心,幾乎各社區都有家庭中心,解決育兒父母各種困難,包括:助產士中心、父母支持中心、幼兒健康中心,以及供育兒父母聚會的「開放式幼兒園」等,對父母作出貼心的支援,釋放心理上的育兒壓力。

日本

1. 政府:貼心地將小孩的成長分為五階段,由妊娠生產到大學生及社會人士,對不同階段進行各項補助。
2. 民間大型企業:為員工營造適合養兒育女的工作環境。如東京UFJ銀行為員工發放每月托兒補助費;豐田汽車公司為員工 打造五家托兒所,有幼兒接送專車及托兒時間完全配合員工的工作時間;松下電子公司允許員工在宅遠距工作,讓員工每週能在家工作一至兩天。

香港

自2008年起推動各部門及公共場所設置育嬰間,並制定《育嬰間設置指引》,截至2012年7月,設於香港政府物業內的育嬰間有178間,但大部份為設於母嬰健康院或醫院診所之內,其他政府部門及公共場所仍相當匱乏。

可幸,關注團體於2011年聯手促請港府著手發展「母乳育嬰友好城市」,並提出以下六項建議:包括: 提升孕產婦保障;創建母乳育嬰友好社區設施;落實聯合國兒童基金及世界衞生組織訂立的「成功母乳育嬰十項指引」; 訂立香港的「母乳育嬰」政策;設立母乳餵哺的專責工作委員會; 落實執行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及相關的世界衞生議會決議案。又在醫院推動「愛嬰醫院運動」,以「成功母乳餵哺十項指引」為準則評估現行措施是否符合該指引,並推出一套自我評估工具,提倡達到「愛嬰」的服務標準。

澳門

只有仁伯爵綜合醫院兒科門診和全澳六個衛生中心設有母乳哺育室,及仁伯爵綜合醫院初生嬰兒病房亦設有提供母親進行母乳餵哺的空間。以母乳哺育子女的公務員母親可根據<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的規定,在每一工作日有權獲免除上班一個小時,直至該子女滿一周歲為止。 衛生局又表示, 近10年本澳各衛生中心和鏡湖醫院進行嬰幼兒保健的母嬰,其母乳餵哺率由2000年的47%至2010年已提升到81%(但未有交代資料統計方法和來源)。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