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在我的後花園

鄰避設施「NIMBY」,為NOT IN MY BACKYARD的字首縮寫語,中文直譯為「不要在我的後花園」,意指某一些設施,對維持城市的發展與運作有其必要性,然而設施本身卻讓所在地社群產生反感。NIMBY一般的案例如垃圾焚化爐、變電站等,這些建設,就長遠而言,可能會為整個社會帶來長遠的褔祉,然而,卻也可能影響到當地社群的生活,尤其對健康、安全構成潛在性的威脅,以及影響土地的經濟價值。

 

鄰避設施在澳門

鄰避設施是城市規劃工作中最常面對的一種挑戰,在澳門也屢見不鮮,例如年前的黑沙灣美沙酮中心、石油氣中途倉、甚至公共垃圾房等小型設施的設置都會受到爭議。鄰近地區如香港的正生書院以及台灣的癌童之家等爭議,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鄰避效應。

 

青洲的社區環境

在澳門眾多社區之中,青洲是一個地理上的邊陲位置。在上一個世紀,青洲一度成為軍事禁區,70年代在葡軍撤離澳門之後,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青洲依然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但偏遠的位置,卻成了安置一些不受歡迎或帶有危險性的設施的場所,石油氣中途倉就是當中最典型的例子。回歸後,澳門經濟發展迅速,也帶來土地不足、樓價高企等問題,政府大規模建公共房屋的計劃應運而生 ─ 萬九公屋計劃。相對滯後的發展,讓青洲區成為興建公屋的理想地點。2011年,工務局提出了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以因應該區未來的發展,然而,當公共房屋相繼完成之後,規劃圖上的社區設施很多都沒有得到落實。

 

不安的來源

由07年至11年,五年間青洲共有青泉樓、青松樓、青翠樓、青雅樓四個公屋項目約提供了1,500個社屋單位,居民多來自基層、弱勢社群以及長者。隨著大量居民的遷入讓青州社區設施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發展的時間差很容易會讓居民覺得自己處於一個孤立而不安全的社區之中。在這種背景之下,一個防治濫藥服務單位的進駐,惹來居民的反感,是可以理解的。

 

尋找共存之道

必須面對的現實是,防治濫藥服務此類設施,須設在有一定人口規模的社區之中,而本澳土地緊缺的客觀情況,不少設施未來仍須以見縫插針的方式設置,意味著鄰避效應的發生是難以避免。從規劃上來看,增加社區內的設施配套、減少治安上的死角將有利於居民獲得更多的安全感,亦可透過動線的佈置,區隔居民與設施使用者,以緩解雙方的疑慮,當然少不了各方的溝通、諒解和包容。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