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五百名教師和平上街 促請正視本澳教育政策問題

2011-05-06 五一遊行中的新臉孔 專題報道

文:竹子

網址:https://aamacau.com/?p=1575

時間:2011年05月6日 17:17

2007年首次有數十名教師,在國慶日參與遊行,當時社會各界普遍對參與遊行的人士存在標籤,更質疑教師上街目的只為加薪。事隔幾年,超過五百位,人數佔全澳教師總人數約八分一的前線教師,透過互聯網號召和組織參與五一遊行。到底是甚麼讓他們再次走到街上?又為何短短幾年,參與遊行的教師人數,激增十倍?

一、制度缺憾

九十年代初,澳葡政府開始起草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亦簡稱白皮書),當年的教育暨青年司在草擬制度時,基於當時學生人數開始減少,師生比壓力相對低的情況下,提出提升教師質素的建議,從而引伸建立教學人員職程制度的討論。可惜當涉及薪金、晉升和專業定位時,出現很多未能解決的問題,於是當局想出以薪金以外的補貼,作為折衝辦法,即後來的教師直津,如是一直沿用多年。而制度當中亦曾建議,所有教學團體必須將收入的大約七成,作為教學人員的薪金支出。不過直至2006年底,立法會雖然細質性通過非高等教育法,但據稱當中有條文,被部分權威性團體銳意刪除,2007年有老師就相關的教師框架制度何時才能建立,同時期望本澳社會在賭權開放的發展下,關注教師不斷流失問題,決定上街。其後教青局由2008年開始,就教師框架展開諮詢,直到近期遞交行政會審議,但進入行政會前,前線教師未曾有機會看過第三稿的內容。

有老師這樣形容現行政府在私校行使的財務批給制度:「財務批給制度本身充滿著缺憾,所以為何職程制度那麼難產生,其實晉升不晉升,工作時數甚至專業定位,這些都很容易解決,最難解決是要有職程制度時,必須牽涉其職級,職級就牽涉其薪酬,因為這是對等的關係,你要回應他的專業,當然要有專業的薪酬作回應,但當涉及薪酬,就會牽涉到本身批給制度的問題,及財政制度運用的問題,這才是最根源最根本的問題!這是從澳葡政府時期,都已存在亦從沒解決過的問題。」

然而政府從未解釋過,為何學校將收入的七成,作為教學人員薪酬的做法並不可行,反而將解釋的責任交給校方。問題是如何運用公帑才最有效?資源是否真正落到老師手上?又是否真正提升到教育質素?前線教師表示,學校的財政透明很重要,指出現時是無法監管,是否善用公帑存在疑問。教學人員的定義亦相對含糊,部分校長親屬,不擔課的行政人員,工友職員等也被計算為教學人員之列,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比例亦欠缺規範,以至有可能出現肥上瘦下的薪酬配合。建議由政府負責發放,佔學校支出七成的教師薪酬,解決上述問題。不過,有教師覺得,本澳學校就好像是「家族式經營」一樣,辦學團體本身具政治影響力,經常能左右政府決策,政府在推行相關制度時,會面對一定的壓力,因為學校會覺得,一直沿用的財政批給制度,深具靈活性和自主性,相信不會輕易讓步。

前線教師認為,學校財政的自主度太大,現時制度下亦沒有限定,收入的多少比例作為教師薪酬,08年的諮詢中,嘗試按教師的不同資歷分等級,從而計算薪酬和津貼,但反而引起資歷深的教師,擔心因為資歷太高而被炒的憂慮。他們建議根據學校個別差異作出靈活調整,又或者使用雙軌制,即學校只負責發放薪酬,教青局則按職級的專業發展給予津貼,以避免學校因擔心資歷高的教師,造成負擔而解僱了他們。

二、欠缺溝通渠道

有份參與是次遊行的教師直言,多得社交網站的出現,大大提供了同業間關注和參與教育事務的溝通渠道,平日在校內很少人敢提及相關議題,因為似乎社會認為教師安貧樂道是應份的,大多數學校亦不想節外生枝,變相避忌及不鼓勵教師發聲。

今次有史以來最多老師上街遊行,前線教師認為,近年老師對教育政策參與度明顯提高,是積壓的怨氣和聲音,尤其是傳統社團開始失去了對老師的脈搏,亦體現了教育行政實際上幫助不到教師,以致教師要以遊行表達訴求。

他們說,曾有校方管理層暗示或提醒,叫大家三思而行,不要影響教師形象,但同時亦有家長鼓勵他們參與遊行,甚至願意同行。不過他們強調,由於五一遊行以往被標籤了,因此組織同業遊行的過程中,他們提醒參與的教師要理性冷靜,沿途亦幫忙拾起垃圾,盡公民責任,獲得社會的正面印象。而遊行過後,亦即時向學生進行教育,傳達公民也可以很理性表達訴求的意識。

對於當局重組的教委會,增加了四位由中華教育會及天主教學校聯會直接委任的教師代表,這班參與遊行的前線教師表示:「他們並不代表我們,否則我們根本不用上街了」,他們質疑代表的認受性,又表示無法主動跟他們取得聯絡。

但這班寫下歷史一頁的前線教師,坦言組織教師工會有難度,指出同樣是認受性的問題,因為始終不能代表所有教師的立場,其次擔心受干預和壓力,但最重要的,始終是現階段,期望更多人關注教育制度,如何配合老師完成使命。又相信如果關注的人越多,自然會凝聚到教師群體。

他們重申,現時校政管理不夠現代化,亦不懂合理分配工作,十年教育規劃發展當中應有所顧及。又說,前線教師參與教育行政的機會幾乎沒有。期望學校長遠發展,有現代化的管理步伐,亦更人性化,配合教育工作者,完成他們的使命。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