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全球核能發電三大偽說,給澳門人帶來的啟示

2011-04-22 澳門環境悲歌 - 近在身邊的危機 專題報道

文:曉光

網址:https://aamacau.com/?p=1562

時間:2011年04月22日 17:17

日本核輻射洩漏危機,引起全球的關注,甚至恐慌。小城澳門也不例外,搶鹽、搶油、搶雞粉等,一幕幕記憶猶新,讓人哭笑不得的社會鬧劇不斷上演。然而,我們除了冷嘲熱諷之外,更值得思考的是核電廠除了核輻射所帶來的滅毀情破壞之外,它的存在對我們生活到底還有什麼隱憂呢?支撐全球核能發電的三大說法︰便宜、環保、安全,又真的可以釋除我們的疑慮了嗎?或者我們可以借鏡外地的經驗,為小城澳門帶來一點點啓示。

全球核電概況

當前全球核能發電概況是,歐美的核電佔有率正在降低中,美國能源部的年度預測「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00)指出,未來核能在世界電力供給所佔的比率將會快速減低,預計從一九九七年到二0二0年下降為一成。而發展中國家,如印度、中國正開始推動核能。印度從一九六0年代開始發展民用核電,現有十九台核電機組,發電量占全國電力總供電量的2%,在建核電機組五台。

國務院在二00七年批准《國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二00七至二0二0)》,目標是到二0二0年,中國核電佔全部電力裝機容量的比例從不到2%提高到4%。中國現時有六座核電站投入服務,而在福建省寧德、福清、廣東省陽江、山東省海陽等十一座在建核電站,另外有二十六座核電站在不同省份籌建中。

歐洲各地的反核熱潮

除了全球的環保團體以外,歐洲很多國家的政府也早已加入反核的行列,有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

丹麥現時以火力及風力發電為主,雖然仍有部份電力來源自核電,但亦僅限於進口核電。丹麥曾經是核能研究先驅,也有興建核電廠的計畫,但在一九八六年,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後,國民的反核電運動聲勢浩大,其後國會決定限制國境內設置核電廠。

奧地利曾經也支持興建核電廠,於一九七0年已經蓋好預計興建六座核電廠中的第一座。根據政府及專家公佈數據,奧地利人認為這比再蓋一座燃煤火力發電廠或在多瑙河旁蓋水力發電廠要環保得多。後來透過民間組織宣傳,人民逐漸瞭解,同型電廠在德國已有兩座因技術問題而永久關閉,這時才意識到核電廠的危險性。意外一旦發生,多瑙河洪水入侵將造成嚴重的地下水污染,另外沒有人會自願幫忙處理這些核廢料。奧地利國民便立即促使政府舉辦公投,成功阻截第一座核電站運作。一九九七年奧地利國會更在無異議的情況下通過全國反核能政策。奧地利其後更向擁有核能的鄰國提供技術及資金支援,以確保奧地利人民免受核電危害的威脅。

葡萄牙現時有四成五的發電是依賴再生能源的,該國在一九七一年曾經有計劃要興建一座供應全國七成用電的核電廠,然而計劃卻受阻礙,一直拖延,直到一九九五年,葡萄牙政府才決定不在境內設立核電廠,而且原來擬定參與跟鄰國西班興建核子反應爐的計劃也取消了。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福島事件後,積極呼籲歐盟加速取締核電廠。

核能,要怎樣計算才能便宜?

很多人仍認為核能是最便宜的能源,然而核能發電的燃料鈾礦跟石油一樣,總有一天會被開採枯竭。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二00七年出版的鈾礦紅皮書顯示,單以現有全球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礦量來計算,既有的鈾礦也將在五十年內使用耗竭。而核電運轉會增環境成本,以台灣為例子作計算,台灣現時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有六座,每年需要原料鈾約九百八十四公噸。從開採、濃縮到轉化的過程中,會排放出溫室氣體一百二十萬公噸以及其他污染物質,直接或間接地使一千人損失一年的壽命,消耗水九百四十四萬立方公尺,金屬礦物額外開採成本九百二十萬美元,化石燃料成本需要四十四億美元。這還沒有把開採所危害生命財產及生態環境的成本計算在內。

事實上,核能發電的成本並不便宜。美國自一九七九年三哩島事件後,政府大力改革核能法規,增加對核電廠安全的要求,再加上民眾抗爭等因素後,核能的投資成本便高了不少。根據美國電力資訊局的資料,一九九五年時,美國核能電廠每度電的平均生產成本是燃煤電廠的1.4倍、天然氣廠的1.3倍 。

另外,核廢料的處理費用,又是一個高額的成本。至今就算是核子技術發達的大國,仍然沒有一個完美的核廢料解決的方法,即便是低階放射性廢棄物,其「保存期限」,仍存有疑慮。這些低輻射劑量,也需要經過三百年的時間,輻射物質才完全消散;不僅是現在急於處理核災事故的日本,英、法等國也一再顯現,無能處理高階放射性廢棄物。

更何況,核電燃料棒燃燒過後,仍會不停釋放核輻射。即使以現今先進的科學,可以設計出一種安全包圍燃料棒一千年的技術。但每個核電反應堆仍然要約每年半的時間更換一次燃料棒,那些曾經燃燒過的燃料棒,要經過二十四萬年後才能自然停止,也就是即使現在掌握了「千年技術」,但還有剩下的23.9萬年,要誰來解決呢?

由此可見,如果說核能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能源,我們不難猜想,這道所謂「便宜」計算題,是要付出多少「安全代價」,才能使這道等式成立。

人類是否有能力應付核危機?

當下次核電危機再度爆發的時候,人類是否又有足夠能力去應付,並且承擔一切的責任呢?

然而,很多國家還沒有完全停止核電廠的運轉,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這根本是停不下來的!因為核電廠的初期成本太高,回收期太長,將近七成的成本剛開始蓋時就投資下去,一蓋就要十年,而且要以四十年來回收。這些核電計劃,動輒就得上百億,沒有一個政府會笨得就這樣扔錢進海,所以不得不隱瞞核電廠的部份隱憂,積極向國民宣傳核電發展的三大偽說︰便宜、環保、安全。

切爾諾貝爾事件、三哩島事件,還有今次的日本福島事件,這些嚴重的核能危機雖然不是日日都會發生,擁核者又振振有詞地拿出多少數據出來表明這些事故的爆發率是多少萬分之一,然而事故就在這些萬分之一中爆發。

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台灣政府在過去十六年間共開支新台幣四千多萬於核子安全演習,然而這些演習都在「安全狀況下」平安進行,跟實際的「核子事故」落差極大,敷衍了事,不切實情。而且,救災交通的配套缺乏,還可能在政府沒有規劃購買足夠防護衣的情況下,參與演習人員必須暴露在輻射塵中,以身體抵抗核輻射,因為台灣政府一直不願承認核電廠的風險與潛在的危害。

內地因放射源和核技術應用導致死亡的人數最多,佔全世界的17.2%。而且在二00四年,環總局針對全國範圍展開了一場放射源普查行動。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擁有放射源的單位超過一萬家,有超過十四萬枚放射源,幾乎遍佈全國各地,更令人震驚的是,至少有二千枚廢舊的放射源至今仍下落不明。

這些大大小的隱憂一旦爆發成事故後,所造成的影響絕不是像「兩車相撞,幾死幾傷」這麽簡單,這些事故所遺失下來的各種問題,不是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處理得了的,那可能是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再多下幾代人在出生前就必須背負的罪孽。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