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年的施政方針,這幾天坊間的評論多數集中在新一年的現金分享,從去年的六千變四千,或者房屋政策、應對通脹措施等;而大家肯定可以看到親建制主流媒體的報導,歌功頌德的有,居民叫好的有,就不多說了。熱點爭議或一致稱讚,都已經很多,在這裡我只是想從頭到尾看一遍明年的施政方針,看到不明白、有矛盾的地方,指出來,提出來讓大家討論。以下是依序提出的十問,先列出施政文本的原文,再提出我的疑問。
舊聞成新政?
「經過首階段的廣泛諮詢,在聽取和整理社會各界不同意見後,特區政府已明確新填海土地將不會發展博彩業。」政府在此似乎要強調的是,果然廣納民意,經諮詢後決定新城填海區不發展博彩業,但事實是在二零零九年四月廿一日劉仕堯在立法會已表示,「新城區填海規劃」的土地上不發展博彩業。
何時完成關鍵立法?
「《舊區重整法律制度》將進入立法程序」,「啟動《城市規劃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草擬工作」,「繼續全力推進《土地法》的修法工作」,「積極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法》明年進入立法程序」,「配合《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法案的立法工作」。多項重要法例,似乎年年都會在施政報告中出現,但市民無法看到完成立法的時間;例如自二00五年開始已經醞釀、研究及諮詢的《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法案,目前進展如何呢?另一個市民期盼已久的《醫療事故法》,本次施政竟然隻字未提。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七日,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已經承諾,政府將優先制訂《醫療事故法》,訂立申訴、監管及賠償的機制,私營醫療機構及人員將納入監管機制內。直至今年八月中,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張素梅在回覆立法議員吳國昌的書面質詢時仍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醫務委員會法和醫療事故法將進入政府的立法程序,但在本次施政報告中並無任何交代。
精神分裂的交通政策?
「為配合澳門整體發展,優化交通環境,我們將貫徹推動「公交優先」,繼續增設各項大型基礎道路建設及其他人本設施道路配套,又會增設一定數量的公共泊車位」。前面說公交優先,但緊接著的具體措施都是針對如何為開車者提供更方便的開車環境,亦沒有提出構建更完善的步行系統,只表示「優化社區和道路設施,提升行人及行車安全」。
如何落實科學施政?
「將目前臨時性的現金分享措施,研究逐步過渡到建立長期的中央儲蓄制度和制度化福利政策,根據二0一0年度的財政結餘情況,建議向每個合資格居民的中央儲蓄制度戶口注資六千元,而明年的「現金分享計劃」將建議向每名永久居民發放現金分享四千元」。科學施政是本次施政報告的標題,但觀諸特首宣讀文本、記者會以及議會答問,都沒有解釋現金分享四千元的科學根據是甚麼?可否公開任何計算公式?「在廣泛聽取意見和經過分析評估後,政府建議以西灣湖廣場下層為試點,通過優化相關設施並以公開競投的方式,將其發展成為以本澳特色飲食為主題,包括手信和夜市的綜合旅遊項目」。科學施政的兩個重要元素是可計算和透明度,請問這個項目分析評估的依據是甚麼?
可能培育出反抗不公義的當代「孫中山」嗎?
「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將舉辦系列活動,以各種紀念形式展示孫中山先生在澳門時期的主要活動」。「重視培養青年對澳門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推動青少年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強化愛國愛澳意識」。紀念辛亥革命,難道只為了豐富市民的業餘生活?青年工作仍然強調澳門年輕人本來已經較強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而避提相對較弱但是人類社會共同的道德價值如民主、自由、獨立思考、批判精神等特質。
中醫藥產業基礎何在?
「扶持適合澳門的新興産業成長,重點是推動中醫藥産業等産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特區所具有的中醫藥科技能力的優勢,並結合廣東在該領域的產業優勢,粵澳兩地同意在橫琴共建「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熱熱鬧鬧、風風火火的中醫藥産業發展,到底澳門的中醫藥科技能力的優勢是甚麼?
區域合作如何促進產業多元發展?
「實踐證明,經濟適度多元化政策的落實,除了要在本地區加大施政力度外,還必須積極參與區域合作,通過區域產業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促進自身產業多元發展。特區政府正加快內部各項配套準備,積極與粵方在橫琴共建獨具特色的合作產業園區」。令人精神錯亂的政策表述,區域合作下,可能休閒旅遊、會展、文創、中醫藥等重點產業都搬到橫琴去了,澳門本土的博彩業更形一枝獨秀,何來多元化?實踐何曾證明?
官員問責制度等於守法?
「為了深化及鞏固官員問責制度,體現問責的精神,特區政府配備多項重要規範及措施,包括:通則及相關守則、法律、行政法規。除此以外,各級官員更應嚴格遵守及執行《基本法》,模範遵守相關國際公約和執行特區相關的法律」。說了一大堆,原來大張旗鼓的官員問責制度,就是要求官員遵守大部分已經存在的法律法規?
諮詢組織成員是如何產生的?
「為加大諮詢的成效,明年將執行《公共政策諮詢規範性指引》,期望諮詢目的到位,優化政府與居民的溝通模式。繼續完善現時政府各個諮詢組織的角色,吸納專業的建議和民間的意見,以制定或修訂更符合社會實情的政策措施」。公共諮詢要能夠真正發揮社會溝通的作用,關鍵是各類諮詢組織的組成成員之主體如何組成?如果都是一如以往,來自上位者的喜好、以及既有網絡的沿襲,則如此這般的諮詢架構與機制,實際上難以反映到真正的社情民意,更遑論推動民主參與的宏旨之實踐。
怎樣形成政制發展的共識?
「在廣泛聽取各界及居民意見,充分考慮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並形成社會廣泛共識的基礎上,積極而又審慎地處理好澳門特區未來的政制發展問題」。政府每年如是應付民間對政制發展的訴求,但作為陽光政府,需要交代各界及居民意見到底如何?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具體內涵是甚麼?永遠不討論,又如何形成共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