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何偉耀(2000)的研究,澳門的互聯網服務已經有十五年的歷史了。在一九九七年,那時只是一個中三學生,我就進入了網絡世界了。澳門網界的起跌也看見不少。大約在二零零零年左右,我開始使用討論區。因為個人身分的問題,加上澳門傳統媒體壟斷問題的嚴重,使我在使用討論區時,需盡量避免太多的個人意見,而是以一個訊息分享者的形象出現,為參加討論的人轉貼材料。
在澳門,互聯網的交流平台大致可以分為幾大類,首先是討論區。比較主要的有兩個:一個是CTM的澳門流動社區,另一個是QOOS.COM,另外尚有比較多公務員參加、已經停辦的蘭香閣。時事的討論比較集中在前者,後者使用群體比較年輕,話題較側重於閒聊,學校的分區參與程度明顯比CTM的論壇為高。網台、網上短片也似乎是各大社團發展的一個領域,街總、新青協以及公民力量的部分成員也有製作網台節目。
另一重要的發表形式是網誌。澳門使用網誌的社會人士主要是文化界人士,當中比較著名有林玉鳳、李展鵬、小脂、太皮、李爾等。政治人物加入是近期的事:除了在卸任後月旦時政不遺餘力的立法會前主席曹其真外,立法議員區錦新也有自己的博客,但在他們以前,也曾出現過一位名為陳民彬的博客。雖然作為親西方的新自由主義者,他的立場與本人相左,但他敢於挑戰一般澳門人,乃至中國人視為正常觀念的勇氣,仍然值得在此一書。我也希望他在休養生息後,能再度在網上與他相見。
在動員和報導方面,澳門的政治人物以及民間社會也正與時俱進。近年立法會選舉期間,互聯網也成為各陣營互相攻擊的場地。目前十二位直選議員中至少有九個已經有FACEBOOK帳號,並在其中發表政見以及生活點滴。
以前,由於從未有透過網絡成功號召社會行動的實例,甚至是在特定日子穿某種衣服或者聚集都沒有,我也曾經懷疑過澳門網民的行動能力,但近一年多以來,澳門網民在現實政治的參與是前所未見的。事實上,早在零七年五一遊行,不少年輕人跑到示威現場拍攝照片放到網上分享,也有人從事詩歌、小說、漫畫等創作諷刺時弊。
去年行政長官選舉,網上對唯一參選人的動員和反動員(前者遠遠落後),特別是反對其參選的人試圖在報章刊登廣告,可以說,澳門網絡政治已進入第二階段。今年五一遊行的導火線,即銀河假招工,是經由網上片段揭露出來的。而遊行其中一支由年輕人領導的隊伍更是在網上號召而來。一般而言,網上召集的活動出席人數是承諾參與的十分之一。這次遊行參加人數(四百五十人)卻比承諾參加的人數略多(三百多人),實在是非常少見的現象。
上周五,我又踏上了網絡世界的新階段,做一個新網台的節目主持人。這時候,我想可以做這樣的結論。互聯網的出現為政治,包括澳門的政治帶來新的可能,但沒有堅實持久的行動,改變是斷不會到來的。香港五月「補選公投」帳面上的失敗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參考資料
何偉耀,《澳門互聯網發展概況(1999)》,CCNIC通訊(6),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二000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