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星期的《論盡》,都不約而同在數算澳門「有甚麼」,又為何「沒有甚麼」。作為一個澳門人,不論你是土生的、土長的、移進來的、輸出去的,我們都想問一個問題:「澳門人,你何以驕傲?」。用到「驕傲」這個詞,相信也不為過,還記得大約十年前,到鄰近地區旅遊時,常被問到「乜你地澳門都睇到無線亞視架?」,「你地澳門人呢,係唔係三餐都吃杏仁餅架?」;但今時今日只會聽到「唉,你地做澳門人真係好,你睇又派錢了,個政府幾鬆手!我都去申請做澳門人了……」。不過,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鐘擺現象,就是越自卑的人,往往會越自大,我們由別人眼中的「鄉巴佬」,搖身一變成為今天叫人刮目相看的「暴發戶」,當中真正值得驕傲的又有多少?借用《陀飛輪》的歌詞:「還剩低幾多心跳,人面跟水晶錶面對照,連自己亦都分析不了,得到多與少…… 靈魂若變賣了,上鏈也沒心跳……」
龍應台形容香港是中國的逃生門,而台灣是一個自在從容、步高老實的中國文化實踐者。那麼澳門是什麼呢?是白鴿巢裡的賈梅士?是國父紀念館裡的孫中山?是《盛世危言》裡的鄭觀應? 香港是逃生門,難道澳門不是⋯
本土主義的兩種傾向 澳門回歸後,社會對澳門的歸屬感有所增強,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一種責任感,並且在維護燈塔景觀、小潭山、桃花崗等多次社會行動中體現出來。可是,也存在一些人,他們對外來人抱著一種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