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師生比連續兩年上升 林宇滔要求當局確保學生人均資源不減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86626

時間:2022年04月25日 0:00

澳門推行小班教育逾十年,直選議員林宇滔批評當局近兩年要求受津學校將部分班級的學生人數增至最多的35名。

直選議員林宇滔指出,今屆政府上任後雖一直強調教育資源投放不減,而據官方數據本澳非高等教育無論是每班人數和師生比連續兩年錄得上升,反映學生人均教育資源有實質下降,故要求當局交代有何實質措施確保師生比持續改善,確保學生人均資源不減。

林宇滔在書面質詢中指出,根據行政法規《免費教育津貼制度》第六條規定,非高等教育學生人數為25至35人,並通過「優化班師比津貼」,鼓勵學校每班收生廿五人,以便獲得人均最多的教育資源。其後,本澳非高等教育的師生比由2011/2012學年的1對13.8,逐步改善至2019/2020學年的1對11.1。今屆政府上場後,致力壓縮政府開支,「儘管強調不會減少民生福利開支。但事實上,根據教育統計,自2020/2021學年開始,本澳非高等教育無論是每班人數和師生比,一改持續十多年改善的趨勢,並連續兩年錄得上升,反映學生人均教育資源有實質下降。」據官方數據,2020/2021學年師生比為1對11.2,2021/2022學度則為1對11.3。

直選議員林宇滔

教青局向學校發公函  要求向35人的「大班」靠攏

林宇滔亦批評教青局去年已要求入網學校四個年級的收生人數應向每班35人「靠攏」,事前並沒有公開講解有關舉措。去年年初教青局向本澳所有入網學校發出公函,通知學校在2021/2022學年的班級規劃中,幼一、小一、初一及高一四個年級,收生人數應向每班35人「靠攏」,即變相「大班」教學。「如此重大的教育政策改變,當局竟然事前未向公眾解釋政策。」

他指出,學生人均面積極低、25人一班的小班教育已運作多年,不少學校的班房根本難應付35學生。「有老師直言,由25人一班增至35人,意味每名學生獲得教育資源和投放減少,『大班』教學亦令原本在『小班』教育工作量不少的老師,更難有時間照顧有特別需要的學生,此舉勢必令整體教育質素下降。」

林宇滔又稱,由於入網學校將逐步統一將每班人數增至35人,使到家長心儀的學校收生特別多,「而一些位置較偏、或名氣較差的學校,就出現收生不足,未能開班的情況,由於收生不平均情況嚴重,不少學校不單開不成班,甚至可能要裁減老師。」教青局有見及此去年中又以「口頭通知收生不足的學校,可維持廿五人開班,但其負面影響已形成,一些收生不足的學校今後會否因此需要裁減教職,至今仍是未知之數。」

教青局(資料圖片)

本地教師「供過於求」 仍有35間學校聘用328名專業外僱

他引述根據官方資料指,本地的教師「供過於求」,部分師範及教育類學科難找教職。而據勞工局的數據,現時澳門有328名專業外僱於學校從事教育工作。近年高中畢業生平均有500人選擇就讀師範及教育類學科,佔畢業生約一成,當中還未包括修讀純學科專業,如中、英、數、物理、化學等專業學科的潛在教師資源。根據官方數據,2020/2021學年本澳非高等教育的老師共有7,050人,近五年平均增長約兩百名,「就算連同退休或轉職的空缺,本澳非高等教育老師的職缺,目前明顯是供過於求。而人才發展委員會亦有報告指出,中學、幼兒和特殊教育的教學人員均因具師範培訓的畢業生增多、學校縮班等因素,而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他又指,勞工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澳合共77間非高等教育學校當中,至少有35間學校有聘用共328名專業外僱。當局應交代在這些外僱當中有多少是直接從事教學工作及教授哪個學科、以及當局是以什麼標準批出相關外僱額。

為了確保教育專業的本地畢業生能找到對口工作,林宇滔認為除一些專業學科指導或外籍語言教師等極個別職位外,所有教職均應由本地教師擔任。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