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OVID-19同行 澳門準備好未?

100 守在瘟疫蔓延時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78766

時間:2021年09月2日 12:12

近兩年的抗疫日子,相信不少澳門人時刻在問:戴口罩的日子何時會完?何時新冠病毒(COVID-19)會如同流感毒病般可以共存?鏡湖醫院常務副院長(醫務行政)張振榮回應此問題前反問:澳門是否條件成熟與新冠病毒共存?

「雖然我們逐步去了解新冠病毒,但是我們的了解是否夠深?我們的免疫屏障是否夠?是否有效的治療方法?」身為呼引吸內科顧問醫生的張振榮連串提出這些個問題。「是否能打贏一隻病毒?(澳門)是否夠膽開放?前提條件是對該病毒有好深認識。(即使)病毒不斷變種,但可不斷同其挑戰、鬥智;要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足夠疫苗,要達到這幾樣,你就可以講同病毒共存」。

他舉例,人類可以與流感病毒並存皆因對該病毒了解夠深,以及有預防方法和有效的治療手段。「(當)條件成熟了,就可以講我可以與病毒共存」。

張振榮又指,現時澳門居民除了不能到外國、需戴口罩,或有些在外就學的學生返澳需隔離外,大家的生活在今波疫情未爆發之前基本上如常。「所以(防疫)意識開始減,慢慢薄弱,自然(市民)防護亦減退。包括間學校(濠江中學)又好,整個政府都好,雖然不斷講保持距離,但很多活動進行中(為了)促經濟,這是雙刃刀,有利有弊」。

近兩年的抗疫日子,相信不少澳門人時刻在問:戴口罩的日子何時會完?何時新冠病毒(COVID-19)會如同流感毒病般可以共存?

張振榮又表示,政府目前防疫原則以「外防輸入,內防復發」為主,但其實為免有感染個案,最好完全封閉。「但封閉不是一件好事,長遠封閉始終自殘自己,澳門受不到太長時間的自我封閉,所以一定要逐步逐步開放⋯⋯如何對外開放?如何外防?首先第一個問題就係於入境時檢查好些,檢查好核酸(結果)」。

然而,張振榮所指的嚴查入境亦有漏網之魚。濠江中學一女學生跟學校到西安交流時感染Delta變種病毒,回澳後繼而傳染三名家人,從而啟動了澳門首次的全民核酸檢測。

全民核檢有預案無預演
有框架無細節

在今次三日的全民檢測行動中,私營的鏡湖醫院負責其中四個檢測站,除醫院原來的檢測站,還有利馬竇、鏡平及望廈體育館。早於6月初廣東省尤其廣州和佛山出現疫情變化時,政府已表示開始籌劃全民核檢的相關工作。張振榮憶述,有關的公私營醫療機關曾與當局有過一次正式開會商討過整體分工。不過,全民核檢在當時僅僅只有框架,欠缺細節安排,或因認為該事項未必須急於一時去做。

張振榮表示,認同要進行今次全民核檢,但同時認為當局應查找不足並予以改善。若當局在事前對全民核檢預案進行演練,進一步細化該預案,或可減免首日出現的忙亂。

「(會上)我們都討論如何分檢測站,而方案就係當掛10號風球,所有門診停了,抽(醫院)所有人員參加,這個是政府的方案」。又指,會上公佈了鏡湖、科大以及工人醫療所等負責檢測點;亦有提及若有檢測點未能承擔就交給其他機構負責等。

「只不過這些安排只得個框架,包括開設多少個檢測點⋯⋯當時係有這一個方案⋯⋯開完會之後,沒有統籌大家如何做,都係各自先去看看(要負責的)檢測站,而看完場都係一個好初步概念」。至於為何缺細節,張振榮表示,「大家都諗住遙遙無期,所以就唔係話好急切去做」。又指,這個預案是個初步計劃,實質上從未演練過。「所以當真真正正啟動,可能真係有少少忙亂。(當局)晚上9點(向參與機構)宣佈,第日9點就篩查」。

政府部門之間、公共部門與參與的私人機構間溝通不足

張振榮表示,全民核檢是「比較跨部門、跨公私機構一種合作」。當中涉及公共部門之間協調,以及公營部門與私人機構之間協調、私營機構如何協調自身的人手調動等一系列問題。

他透露,全民核檢涉及多個公共部門及私人機構,各有分工。醫療機構主要派出醫療隊負責採樣;現場環境的佈置、維持秩序等則視乎檢測點所屬權限實體的安排,例如若檢測點為學校,則由教青局及學校去支援及調撥。

縱觀全民核檢首日的情況,張振榮稱,大排長龍及等候時間長的原因需從各方面分析。他表示,全民核檢首日初時由於各個部門、機構之間需時協調及磨合,導致出現「少少」不理想情況。又指,初期檢測站亦需硬件支援,如需要大量電腦以及條碼打印機等設備;由於初期網絡、電腦系統出現故障, 清晰、即時數據顯示、硬件支援欠奉等都是導致排隊的原因。由於不同部門及私人實體參與,「這需要一個好大的磨合。雖然有個預案,但真真正正做起來,都要一個磨合的過程,才開始由碰碰跌跌,再慢慢順暢」。

張振榮:按選舉堂區以及人口比例完善檢測站設置

今次全民核檢共設41 個檢測站,而設於人口密度高區內的檢測站大排長龍侯檢,甚至不少居民冒雨通宵輪候。張振榮認為這41檢測點設置點更「科學化」會更加好。

他建議,當局在總結今次全民核檢行動時可考慮設檢測站跟選舉分區方式,按人口比例設置。同時亦建議政府讓博企集中其員工到屬下的檢測點完成檢測。博企員工過萬,若這幾個大集團可安排其所有員放在工後到博企下檢測站,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免博企人員奔波,亦可減輕對社區檢測壓力。博企下檢測站空間大、亦可滿足遊客的檢測需求。

他又指,雖然健康碼登入做檢測可以快速讀取及上傳所需資料,但有其弊病就是未能核對檢測者的身份。「若我會同你年紀差不多、又同性,我可以代替你都得,因為無相,得條碼而已,這有待改善」。又認為,全民檢測結果不應該用於出入境,結果造成浪費了全民核檢的資源,而這決定在第一次開協調會議已明確。他建議未來考慮設立獨立核酸檢測隊給這些有需要人士,但須付費,結果可以自動導入全民檢測數據內。

鏡湖醫院常務副院長張振榮。

當局應研究為何市民
缺接種疫苗意願

張振榮又表示,目前世界上?本澳?對新冠病毒有基本了解,但至今仍未有特效藥或者治療方法,而一旦感染了會出現嚴重併發症,這是該病毒的可怕之處。「最關鍵係如何建立足夠的免疫屏障⋯⋯好可惜到目前都只打廿萬多(疫苗)」。又指,政府應有更多措施讓社會中三分之一的「頑固份子」接種疫苗。「大家的接種意欲真係不太高,值得當局去研究」。

雖然張振榮不斷強調接種疫苗的好處,問及市民仍持觀望態度或因目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存疑,他則回應指,陸續有不同類型的疫苗面世,「至少打咗第一針」。

形容自己「第一時間」去接種疫苗的張振榮強調,接種疫苗不是單純為了保護自己,而是保護整個社會。若澳門有八成或九成人接受了疫苗,到時若澳門決定對外開放時則更加有底氣。

呼籲繼續戴好口罩

張振榮又指,相對其他地區,澳門人另一好處就是肯戴口罩,「即使而家前一排嗰個疫情比較穩定,我哋都感覺大部分市民對戴口罩接受程度,好自覺。反而內地有地方已經唔戴」。

其又認為戴口罩有好處,甚至有時比打疫苗仲更加重要,以流感為例,戴口罩有助減呼吸道感染。有例子反映,外國有地方以為打了疫苗可以不戴口罩,結果有反彈情況。「若大家民眾冇咗戴口罩這保護意識,亦都係影響疫情」。

「澳門開放城市,有人入,有可能感染,一旦澳門再Shutdown(封關)一次,澳門真係承受不起。希望大家珍惜和平日子,風平浪靜日子如何做好自己(防疫)好關鍵」,張振榮如是說。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