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想要怎樣的人才?

2021-01-08 高教未來十年 出路何方?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68959

時間:2021年01月9日 15:15

 

資深教育工作者、時事評論員蔡梓瑜

高等教育局於2020年尾公佈《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 – 2030)》(下稱:綱要),提出八大方向,其中「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包括「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融入學生學習及成長之中,確保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薪火相傳」。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認為,這反映澳門政府希望高等教育更加融入國家大局。

教青、青年政策接連諮詢 融入國家大局大勢

特區政府於2020年底短短兩個月內推出三份對本地學生發展有舉足輕重影響的規劃及綱要,分別為11月中旬公佈的《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12月初的《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以及這份12月下旬公佈的《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 – 2030)》。而不論是青年政策,還是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或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都在明確提到「培養家國情懷」、「愛國愛澳」等字句。而這在十年前的「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並未如此明顯。高教局代局長曾冠雄在介紹綱要時也明言,無論是陸港澳台學生,身為中國人就必須對國家熱愛和了解國家發展。

雖說規劃與綱要的「融入」意味明顯,但其實內地生早已成為本地高等教育的「多數派」。綱要的數字也指出,本澳的外地學生來源單一。2019/2020 學年,本澳 10 所高等院校的註冊學生當中,有20,138 位來自外地的學生,佔整體學生的55.77%,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人數為18,904人,分別佔總外地生的93.87%及整體註冊學生的52.36%,即比本地生更多。有傳媒也指出,擴大國際生名額只會增加更多內地生來澳,從而進一步減少本地生的數量比例,影響本地生留澳升學的意願。被問及有何特別措施吸引學生留在本地就讀或於外地就讀學生返澳工作時,曾冠雄則表示,這些屬於學生自己的選擇自由,並且一些學生所就讀專業於澳門並無相關職位供其工作,許多專業澳門並無相關人才,所以要引進相關人才。

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認為,政府在差不多時間推出「青年」、「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份相關的規劃與綱要,核心內容都是希望澳門及澳門青年更加融入中國大局。他認為,《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 – 2030)》的核心是生源不足,將來可能出現「有學位冇人讀」、「學校要結束」之類。另邊廂,本地的高等院校對內地生有一定吸引力。「(內地)很多考生家人想子女入一本或二本,但他們沒考上,又不想讀『野雞大學』或專科學院,(如果)來澳門就可以有很多選擇。某程度他們回去後會被視為曾出國留學的人,為他們來說頗有吸引力。」優秀的本地生被鼓勵參加保送到內地的大學升學,考不上一本的內地生選擇到澳門高校試試,某程度上就是現時本地高等教育的現況。

畢業禮(資料相)

不只產業,還有素養

高等教育的另一焦點是產業化問題。猶記得行政長官賀一誠2020年4月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澳門現有10所高等教育,如何走向產業化,可以吸收英國等地的經驗。目前本澳的大學是靠公帑維持正常運作,但公帑有限,市場則無限,產業做得好,質量有提升,來澳就讀的人會增加很多,所以政府會就此與各大學一起研究。他當時又指,澳門的生源有所不足,但另一方面,使用高公帑培養外地學生後,他們又不可留澳為本澳作出貢獻,確實是資源上的很大損失,因此,兩者間如何取得平衡需要作出思考。

今次的綱要就以上的問題未有直接回應,但總體目標表示要「建設培育優秀人才的平台」、「建設引領學術科研的平台」、「建設服務特區發展的平台」。蔡梓瑜認為,作為高教綱要應關注人文精神以及人的培養。「我們期望高教培養出怎樣的學生?大陸鍾意講核心素養,但澳門的高教期望甚麼核心素養?沒講到。如果說不出,就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何來做到十年高教規劃?」

他又指,今次高教推出的是「綱要」,而非「規劃」,也沒有公開諮詢。他估計,高教局與教青局將於2月合併,由誰主理新局尚未揭盅,這情況下綱要於是變得保守。「沒有上級的明確指示,司長亦不懂這些,這情況下推出綱要比推出規劃安全。如出規劃,萬一在高等與非高等教育之間出斷層或罅隙怎處理?綱要的好處是隨時可變。規劃一出,大家未來十年就望着你,不同的,這樣安全很多。」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資料由教青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