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上週六(28日)深夜突然宣佈,政府將透過澳門基金會,設立一項規模為100億元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對受疫情影響而在生活或經營上有困難的澳門居民和企業商戶作援助,以及對防疫抗疫工作給予財政上更有力、更快捷的支持。
傳新澳門協會副理事長甄慶悅對此表示,社會對於政府透過基金會成立抗疫基金的消息會感到驚訝,是由於行政長官或經財司長之前曾經提及,不會在疫情期間推出如2017年「天鴿」風災後的一次性援助措施,「確實,因應疫情變化而調整、加碼援助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突然又多了100億出來,社會都打了個突。今次的情況讓人看到政府有點急就章,深夜政府才發稿,可能是由於政府開會討論了許久,才得出這個結論的。」
他指出,雖然可以理解政府因疫情發展而調整政策,但政府亦有必要向社會交代清楚這百億元基金的想法及用途是如何,「究竟你想怎樣做?怎樣去用?如何透過這個基金,補充首階段援助措施的不足?現在政府只是簡單地拋出一條新聞稿出來,詳情無提及,公眾就會覺得奇怪及無所適從。」
甄慶悅認為,政府首階段的援助措施並非沒用,可為中小微企帶來短期的幫助,但難以做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他質疑,這百億基金又如何能補充前一階段的措施?「新聞稿提及對受疫情影響而在生活或經營上有困難的澳門居民和企業商戶作援助,其實疫情期間每一個居民都會有不同的困難?政府沒有交代清楚,大家只是估估下,做法不太理想。」
他指出,現時中小微企面臨最大的困難包括租金高企以及因外僱無法來澳而導致的人資不足問題。他舉例在租金方面,政府需要做到的不是幫中小企交租,「這樣的話業主就無法共渡時艱,只是政府幫中小企埋單。若要實際令業主減租,政府在稅務優惠上必須要下工夫,如要求業主必須減多少租,才會向業主提供稅務減免,必須要業主有所行動才能得到優惠,這才是相對公平的政策。」
「另外針對人資的問題也是,這段期間有誰沒有困難呢?我們必須要分清楚,基金所關顧的是哪一類人,究竟是失業、還是收入大減的人士?政府必須說清楚。」
像現金分享般「通派」?甄:必須要有針對性
社會除了對這項百億基金的作用及對象有疑問外,亦對基金如何發放款項提出疑慮。甄慶悅認為,政府未必會用類似現金分享計劃般「通派」的形式來處理款項發放的問題,「否則區區100億元肯定不夠用。」他認為款項的發放必須要有針對性,若如公務員、教師等收入未有受疫情影響的職種,相信他們的困難會比較少,「所謂針對性,應是針對一些中小企員工或自僱人士,政府必須要想清楚,究竟你真正想幫哪一類人?要怎樣幫才是適合?」
除了援助有困難的人群外,他認為,政府亦應令到這些援助變得有社會意義及效益,「例如援助不是給了你就算,作為受助者,你亦需要有一些付出及交代,如在收取援助後的一定時間內,你又是否可以在公益、義務工作上出一分力?這些東西都可以去做的。」
派錢解決所有問題?甄:助居民「過一關」也難
縱觀政府在疫情期間所推出的援助措施,似乎亦延續了上屆政府的做法,仍然離不開「錢」字。甄慶悅認為,政府派錢「可能只會幫你過到半關,連過一關都無可能。若政府學歐美國家般,直接由政府代中小企出糧予員工,都只是3個月的事,之後的情況如何?中小企仍然要靠自己。」
他亦指,早前曾有中小企老闆向他指出,政府推出的中小企業貸款計劃,首期只有2,000多宗申請,儘管計劃是免息、8年還款期,但企業借貸後仍要還錢,「中小企最怕借了政府錢,但只夠捱多一兩個月就要倒閉,還要孭著一身債。中小企業現時無法看到疫情何時結束,看不到未來時,是不會輕易借錢的,因為澳門人相對還是比較保守。」
「即使基金會這100億不用中小企還錢,中小企或許會申請,但最多也是做多2個月,在前景未明朗的情況下,即使叫他們真金白銀再去投資也未必做到。這些援助只能吊下命,買多2個月時間。當對長遠仍是心中無數時,這些援助就只能令企業過到半關,亦不知這關需要多少時。坦白說,做生意的人也不是貪你這些錢,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有沒有援助,而是沒有生意。」
甄慶悅強調,今次疫情對於本澳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因為缺乏旅客,導致依賴博彩旅遊業為生的企業難以經營,「現時仍能運作的,都是以服務本澳居民為主的企業。其他企業無法經營,即使多兩個月也不樂觀。政府能做的就是去看有否辦法去解決。有人說現在重開自由行?我想社會對此肯定有很大的反應,疫情都未完,現在肯定是性命重要過經濟。」
他亦強調,政府現在能做的就是去想一些真正長遠的政策,解決現在的問題,「長遠而言,政府應透過培養專業的服務行業,支撐本澳經濟,令本澳不會受到博彩旅遊業下行所影響,哪怕本澳經濟受到打擊,都可以保持到一定的活力、生存的機會,不像現在,連生存的機會也沒有。」
靠抗疫基金為基金會洗白?甄:基金會作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社會除了質疑百億基金的用途外,亦對於政府透過基金會推出抗疫基金提出不少疑問。有意見質疑,審計署上週才公佈跟進報告批評基金會的種種弊端,而政府高層不但未有釋疑,或提出改革基金會的措施,反而在基金會中撥100億元出來做抗疫基金,批評政府的做法可能是為了讓基金會「洗白」。
甄慶悅不評論政府今次的動機,但他坦言,從客觀效果而言,基金會是無法因此而「洗白」的,「社會對基金會的批評,這麼多年都會存在,不可能透過派百億元就可以洗白。基金會多年來的所作所為,市民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都不會忘記。客觀效果是洗不白的。基金會問題的關鍵在於領導層,基金會有存在的必要及意義,但正因為審計報告公佈多年都未有改進問題,才會有日前吳志良口中所說的改革,證明他們一直都不重視改革。」
他亦認為,今次政府透過基金會動用100億元應是「權宜之計」,「基金會日前公佈有接近400億的滾存,根本就用不完。若照現在的機制,每年20多億元的資助,博彩毛收入1.6%不斷泵落去,根本就用不完,錢只會越來越多時,不如政府襯這個機會,用掉一些滾存拿來做。而基金會是自治機構,行政上相對方便,否則又要修改預算,而這麼多政府部門,都沒有一個可以有這麼多錢放在戶口中可以用。總括來說我會覺得是一個權宜之計。」
雖然甄慶悅認為今次政府的舉動是「權宜之計」,但他亦指出,即使從基金會398億元的滾存中拿掉100億元,還有接近300億元,若按現時的方式來運作,基金會可謂完全沒有效率,「基金會必須改革,降低1.6%的撥款,將錢分擔到其他真正有用處的部門,如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關係大一點的東西。就如吳志良提到,基金會多年來撥款予學校建校舍、社服設施完善、救災等,其實都可以將這些功能回歸到政府的相應部門去負責,而基金會對於社團的資助亦應儘量壓縮。」
他認為,基金會未來最重要的事,就是對創新項目的支援,「基金會用的始終是公帑,應要給予對社會有益的項目,而非做個畫展就拿一大筆錢。他說過,社會需要及社團需要的概念很模糊,值得反思。其實是不用反思的,大家都知道,為何現在這麼多人對基金會有意見,其實就是因為基金會滿足的不是社會需要,而是社團需要。社會最不滿的是,不單是基金會,其他的基金都是,許多人都是有錢人,大家都覺得他們很富有,他們去做公益慈善,社會當然拍手掌。但是若攤開條數,基金會的資助佔大多數時,社會就會有意見。」
「若要資助有社會效益,規矩就必須定好,基金會若對資助準則有明文規定,兼做好把關時,自然可以隔絕不少問題。關鍵是基金會如何拿捏,如何把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