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點水的環保政綱?

綠色生活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55675

時間:2019年08月19日 12:12

賀一誠在政綱宣講會上,既提到「路環沒有大規模發展的需要」,又反問麥瑞權議員「例如你是建築界的,你建的樓有多少是環保?」讓澳門關心環保的朋友們都叫好,似乎看到了希望在明天。然而筆者沒有那麼樂觀,恕我在此烏鴉嘴,如果未來特首在環保方面做得比我預計的好,筆者也會深感安慰。

首先路環沒有大規模發展的必要,不代表不會發展,賀一誠深知語言的藝術,不會將話說死,所以只是不會「大規模發展」而已,至於如何才叫大規模,那又是等到事情來臨的時候再判斷了。而對麥議員的質問固然令人爽快,賀一誠的回答偏重了環保問題在個人、企業的責任之重要,不過說起政府的層面,就似乎覺得能做的不多,這一點在政綱裡也有體現,以下是筆者一些意見。

環保只是民生建設一小部分嗎?

參選政綱裡,共有五個方面,環保政綱出現在第三方面「優化民生建設成效」的最後一點裡,標題是「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綠色澳門」。

參選政綱裡,共有五個方面,環保政綱出現在第三方面「優化民生建設成效」的最後一點裡,標題是「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綠色澳門」。我看到時有些傻眼,原來環保只不過是民生建設裡的一個小小部分啊,我還以為環保在現在的時代已經是攸關未來的重要議題了呢。

作為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的海邊小城,經歷了讓人心有餘悸的強颱風「天鴿」和「山竹」,澳門這些年也多了危機意識。澳門同時也是「巴黎協定」適用地區,對於節能減排這個部分確實當義不容辭。政綱的第一點即是「低碳」理念,不過用了「宣導」二字,總有一種力不足的感覺。在澳門來講,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建築物。在氣候暖化的背景下,室內需要冷氣輔助的日子和強度都會增加,建築物排放的比例還會更大。早在2015年,特區政府已經推出上網電價,鼓勵大廈利用太陽能發電,不過推出幾年來,申請寥寥無幾。這跟政府的宣傳和配套不足有關,所以筆者建議「減碳」的宣導包括對以往政策的檢討,與腳踏實地的落實。

另外,政綱有一句「重視建築工程的環保評估」似是有重視問題,不過只是停留在「重視」上也是遠遠不夠,應當推動「建築物能源法案」之類規範建築物能耗的立法,規範現在一味追求過大窗戶的新建築(從能耗來講,澳門合適的窗牆比是44.2%),落實澳門已經有的建築物耗能優化技術。

另一個排放源「交通工具」也有被提及——推動節能環保交通工具普及使用。不過這句話老生常談了很久,還是處在推動的階段,令人不感樂觀。公共交通是節能的關鍵,無奈澳門的公共交通服務礙於人口密度及各種密集的修路工程,一直未能理想。還有尾氣排放,確實關乎民生。筆者平日走在車流密集的街道上感覺實在不美好,特別是一些旅遊車冒滾滾黑煙,部分巴士的排放也未如理想。政府在今年五月提高了進口車和在用摩托車的尾氣排放標準,但是情況惡劣的以上幾類車卻沒有包括在內。不知未來政府會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都是短短政綱裡看不到的。

在垃圾方面,政綱維持一貫的「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回收利用」。事實證明,多年的「加強宣傳」效果十分有限。雖然筆者也同意賀一誠所說的,像上海那樣強制推行垃圾分類也許在澳門不合適,但是關於垃圾政策光靠個人自覺也是遠遠不夠。綜觀世界各國,關於垃圾分類問題,沒有哪個國家是沒有制定由上而下的強制性政策。目前剛剛跨出「膠袋徵費」的第一小步,未來對於源頭減廢除了教育,必然還應當由立法來解決根源問題。筆者認為,藉於澳門的垃圾組成中有近一半為廚餘垃圾,而回收效益也通常被濕垃圾干擾,在目前的分類習慣下,先做到乾濕分離是眼前急迫的一步。

政綱最後,有提到水質污染的問題。前幾年一則「澳門污水廠6年超負荷運作 過半未經生物處理直入大海」的新聞讓人憤怒;今年黑沙竹灣的水質都在告急,又相繼發現中華白海豚的屍體,可見這個沿岸水質污染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環保議題上惜字如金的政綱對這個問題算著墨不少,足足給了一小段。不過筆者認為加強區域合作固然重要,如何踏實的提高澳門本土處理污水的標準和能力,以及如何控制澳門沿岸垃圾問題是當務之急。

最後,筆者覺得可以把政綱末尾的口號「守護澳門自然生態環境,建設全體居民的宜居家園」,改為「守護澳門的自然生態環境,建設全體人類和動植物居民的宜居家園」。

賀一誠參選政綱:

http://bit.ly/2KHGO8X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