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立法會選戰觀察

2017 立法會選舉事件簿 來論

文:天一

網址:https://aamacau.com/?p=42032

時間:2017年09月13日 1:01

選舉的惡搞、抹黑、誹謗無日無之,洞主聯盟的電視辯論更將選舉熱話推至高峰。另外各候選名單是「分裂內訌」還是「分拆出售」的分析亦此起彼落。但今屆選舉分拆/分裂的又何止民主派?公職人員協會、工聯今年同樣有年輕人「出走」,或是自立門戶,或是加盟彼營。「天下大勢,合久必分」,或許這次選舉正好讓我們思考澳門參政人員的培養/退位。

候選年輕面孔多

綜觀今年的參選團隊,除了觸目的分拆,還有不少年輕面孔,但他們並非全是「議政新鮮人」。撇開現任議員不說,「學社前進」的蘇嘉豪是近年的社運新星,「反離補」期間表現尤其亮眼;「傳新力量」的林宇滔雖是首次參選,卻是為人熟識的時事評論員;「同心協進會」第二候選人梁孫旭亦早於2005年便開始參選立法會;「改革創新聯盟」的第三候選人,最近曾於中聯辦晚宴致辭的華子鋒(Jorge Valente Jr.)也是四十歲不到。

提到以上幾位,是因為不難發現今年除評論所稱的「學社內亂」外,傳統陣營的「同心」及土生葡人陣營的「新希望」都有年輕人「出走」。林宇滔「聚賢同心」副理事長的背景不消說,據公職人員協會的2016年4月一份新聞稿顯示,華子鋒當時任該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席一職,而該委員會主席是今屆候選名單「新希望」受託人姍桃絲,秘書長是「新希望」第三候選人鄧詩蘊。

但年輕人出走,團隊同時亦捧出了年輕人參選。事實上,今年不少團隊,不論有沒有人「出走」,都派出了年輕人參選。例如吳國昌的第二、三候選人梁博文、李宇新;高天賜的第三、四候選人鄧詩蘊、賈加路;黃潔貞的第二候選人呂綺穎;區錦新的第二候選人陳國成;「同心」的第三、四候選人沙鶯、蔡錦富等等,全不到四十歲,當中好幾位更是八、九十後。

然而,也不難發現,以上幾位平日絕少亮相於市民大眾面前,而是一直到了選舉,才因媒體報導進入公眾眼瞼。即使是梁孫旭,雖然過往曾經參選,但過去的媒體曝光亦較林宇滔少一大截。選民對他們平日的工作、專長、性格、理念、水平幾乎一無所知,何以要多投一票,支持排在後面的這位陌生的後生仔入局?一眾年輕人出來,究竟是陪襯前輩的花瓶?還是為堵絕「不讓路予後生」的攸攸之口?而平常曝光甚高的年輕人最終要與大隊拆夥。為何以要「出走」?是理念之爭還是「交捧」問題?恐怕只有局內人知道。

交棒傳承是個迷?

提出有關疑問並非要質疑團隊挑選候選人的智慧、排序的胸襟,或安排年輕人參政的誠意,而是希望帶出:澳門培育、讓位予新一代代議士的方式一直是「說不得、說不得」。有議員宣布今年退下火線——究竟議員甚麼時候退場?還是話退就退?有議員說今屆是自己最後一屆當「第一候選人」——為何不是今屆開始當第二候選人?事實上,不論哪個陣營,不論是以上提到或沒提到的政團,如何挑選接班人,何時挑選接班人,是否要挑選接班人等,為不少普通選民如我而言,都是一個迷。須知道,直選議員需要具備的除了政治智慧,還有公眾的認受性。有心培育年輕人,何以不早早就讓他們透過面對傳媒向公眾展現對社會議題的想法及議政才華?或更早就讓年輕人領軍?讓他們加以歷練、讓公眾認識?而是要等選舉了才突然爆出一個新名字,讓人驚呼「我識你㗎?」

早就有學者提出澳門政團的「交棒」的機制欠缺透明度,甚至是欠缺機制。在這情況下,「分裂」於是成了另類的「傳承」方式:分道揚鑣,各走各路,再一爭議席。但年輕人要自立門戶亦非易事。當欠缺資源與「後台」,要獨立,靠自己出來參選,機會或只有一屆選舉,正是「不成功,便成仁」,不然難有資源在往後四年繼續恆常深耕社區,爭取市民支持。如果「墮馬」了,能否捲土重來亦是未可知,年輕人從政的出路於是更見崎嶇。這裏的問題是,如「分裂」的出路最後不成功,那是否代表年輕人想從政,成為代議士,就只有繼續服從於政團現有的傳承機制之下—— 一個甚少人清楚如何運作的機制之下?甚麼時候輪到你,輪不輪到你,為何輪不到你,也無人能告訴你的機制之下?澳門的代議士會否出現青黃不接?最終手握澳門議政權力的又是哪一群力量?這一切不只是政團或參政人士的事,更是關乎全澳門市民的事。

最後,有關傳承,想說如果今屆選舉安放年輕人於團隊中是項「門面功夫」的話,婦聯或許比街總走得前。雖然一般市民對三十一歲的呂綺穎所知甚少,但「美好家園」最少把她放在第二候選人的位置上了;而「群力」的何潤生,外貌年輕不代表實際年輕,今年五十五歲了,再做一屆議員,也快六十歲了。而今年他的第二候選人是五十三歲的刑榮發。

多個團隊常說支持青年參政議政。或者該從交棒予新一代代議士開始好好思考。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選管會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