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立法會選舉中出現一個被視為走「中間路線」的候選組別:第15組「傳新力量」。其第一候選人林宇滔則指,要走的是務實解決問題的路線。他又表示,雖然傳新力量團隊是全新的候選組別,但團隊多名成員都在社會不同崗位工作過一段時間,對社會各方面事務認識較深,無論在民生、政策事務都作出努力。雖然過程中既有成功亦有失敗,但正正獲取到這些經驗及累積相當人脈,令他們覺得可以為社會做得更多。談到為何會成立傳新澳門協會時,他指出,成立目的是希望為本澳關心社會的力量提供一個新平台、新方式及新方向,冀拋下傳統的標籤及包袱,真真正正推動澳門改變,讓澳門變得更好。
「坦白講,聽到許多年青人或中年人的意見,他們都覺得說什麼都無用,我覺得這是十分悲哀的。不論立法會或整個政治環境,都不鼓勵大家發聲,一發聲就可能被人標籤成激進派。其實當中有不少聲音是合理的,更是大眾的訴求,但就會變成沉默的旋渦。」林宇滔指,參選是希望能打破這種循環及困局,重新走回一條新路,「這條路十分簡單,應做就去做,合理的民意、建議就要去推。我們希望能做新的橋樑、平台,凝聚新的力量。」
著重提升生活質素 倡建半島南岸濱海走廊
傳新力量的政綱當中,除了社會十分關心的房屋、交通外,亦著重於生活質素的提升,「大家經常說生活質素差,澳門愈來愈不像自己熟悉的地方。我們認為,海岸線計劃正正就是可以突破的點,尤其是南岸線計劃,從科學館到媽閣全長5公里的濱海走廊,在多次新城諮詢中都是如此,沒有太多反對意見。」
林宇滔強調,海岸線計劃的源起是團隊聽到許多人抱怨本澳的生活環境很不舒適,缺乏休閒的地方,「聽到這些訴求,我們就想辦法去解決。我們的建議是十分合理的,政府亦無不做的理由。政府若肯花時間照做,一定做得到。」他希望能通過這些突破點,透過團隊對政策的熟悉及聆聽民意,最終成為可落實的政策。亦同時,透過這種方式將社會怨氣、民生問題逐步解決,令社會知道自己想法是有用的,從而推動改變,逐步建立社會與政府之間的互信及互動。
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甄:我們毫無政治包袱
談到團隊的定位,第2候選人甄慶悅形容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指團隊每個人都對社會很多事務都有理想,但亦顧及到現實的考慮,「雖然澳門未如香港般撕裂,但現實上只有左或右,政府就在上面。左右沒有溝通,政府只信左或防右,永遠不溝通,在這種狀態下,只會令社會許多問題停滯不前,淪為無理漫罵或盲撐。社會有需要中間的人走出來,就如我們提出的一籃子政策,其實是可行的。我們就推動政府去做,但其他團隊則看不到有這些東西。」
而在團隊的組成方面,甄慶悅則指,團隊最大特點就是毫無政治包袱,「除了阿滔外,其他人都是政治素人,而我就是一半半。但我們覺得不應再拘泥於左右,應有新方向去做,我們有理想,亦兼顧到實務。」他亦指,團隊對於社會事務並非3分鐘熱度,林宇滔任職社會工作者多年,自己身為傳媒人經常評論社會事務,「我們都有共同的理念,阿滔過往以做個案、實踐較多,相對地我會看大政策、大制度,我倆加起上來就有不同的補足。」而其他候選人則來自公務員、金融界及傳媒界,都有共同理念。
蹚政治渾水 林:絕對有能力勝任議員職位
甄慶悅認為,社會對政府施政有許多不滿,立法會雖有監督職能,但沒用好職權,監督不力,其公信力不比政府高。而林宇滔認為,自己絕對有能力勝任立法議員的職務,「無論是議政質素、關注社會能力、解決民生個案的能力,我並不會比任何立法會議員差。」並指團隊的政綱並非口號,而是可以實踐的事務,「我說的東西全都有落實的機制,我熟悉本澳及其他地方的政策、經驗,即使我以前不是議員,但亦推動了許多實際的工作,這是我完全可以做到的東西。」
「如果今日有一個有心為澳門服務的人,他有一定經驗及能力,但在本澳現在的政治環境下卻不容許他出來時。我想大家反思,將來如何繼續叫人去參與政治?這應是多元的。但坦白說,我覺得現時這個空間十分窄。我是一個異數,我的責任就是要為下一代年輕人議政參政,創造更多的空間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