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備水樽成環保潮流 李靜儀倡公共空間增飲用水供應點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36591

時間:2017年01月3日 14:14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雖然政府近年大力提倡要「源頭減廢」,但實質措施卻欠奉,未能回應社會對於環保的訴求。議員李靜儀在書面質詢中指出,在公眾地方供應免費飲用水,既可方便市民,亦有助減少來自飲料樽的塑膠廢物。但現時本澳僅有部分政府部門、體育場館有供應飲用水,不少供市民使用或活動的公共設施均沒有供應飲用水,加上當局並未有系統性公佈免費飲用水的供應點,即使有習慣自攜水樽外出的居民,亦往往面對「補水難」的問題,令自備水樽這類在外地十分流行的環保習慣,在澳門難成氣候,更是令本澳膠樽消耗量無法減少的核心原因。

李靜儀提到,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5年運往垃圾焚化中心處理的廢棄物超過50萬公噸,較2014年大增11.3%,當中以有機物、塑膠、紙類為主;2015年本澳人均城市生活廢棄物量亦增加8.1%至每日2.13公噸,遠高於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她認為,源頭減廢、避免產生廢物是環保的主軸,政府應有實際措施鼓勵和推動居民在日常生活細節中參與源頭減廢;其中增加公眾飲水設施,讓大家可直接飲用或養成自備水樽的環保習慣,勢必能減少巿民飲用瓶裝水,更可大大減少廢膠樽的產生。

李靜儀質詢當局,當局有否統計全澳每年棄置、回收再用及直接被送到焚化中心焚燒的膠樽數目?因處理膠樽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處理成本為何?當局會否仿效鄰地的做法,以手機網站或應用程式顯示公眾飲水設施的位置,讓習慣自備水樽外出的市民可以快速找到補水地點,以行動鼓勵市民響應環保?當局會否透過制訂明確指引,率先落實在所有政府建築物及公共空間必須提供免費飲用水,帶頭鼓勵市民自備水樽以減少使用膠樽的環保理念,藉以推動私人企業一同參與,營造全民自備水樽的環保氛圍?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