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傳統,有時就是守護自己的根

042 沙漠中的圖書館 紙本月刊

文:小白(編輯: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34550

時間:2016年10月13日 16:16

 

大理是白族聚居地,那裡的民居白牆黑瓦,牆面上有飄逸的書法和水墨畫,是個風雅的民族。自從認識小白,在她的小院子體驗了幾日紮染之後,更是為這個民族的傳統深深著迷。曾在NGO工作過的小白前幾年選擇回鄉,在自己祖傳的院子裏推廣民族的傳統植物藍染,並成立了藍續綠色文化發展中心,用身體和行動來守護傳統。以下為小編與小白的對話。

傳統的花樣講究對稱和繁複的針線活。

傳統的花樣講究對稱和繁複的針線活。

 

可以講講你這個白族院子的歷史嗎?

院子最早建於1886年,是目前周城為數不多的四合五天井院落,由清末的舉人張立志帶著家族一起建立。後來張家的子孫開始居住於此,一代一代在維護著的傳統的建築。

 

紮染為何對你來說那麽重要?

「染水清光,曰濃曰淡隨意就;布帛合色,或淺或深任人為。」這是以前在周城經常會看到的關於周城的對聯。「若不是一個淡泊和寧靜的民族,若不是一個勤勞和智慧的民族,是決不會有閒心和耐心來做這樣一件極需耐心和細心的工作的。」有人曾經這樣談及周城白族和周城的紮染。

周城紮染歷史悠久,製作過程十分複雜,刻板、印花、紮花、脫漿,多次沉染,拆線,晾曬,固色,漂洗……紮染的每一幅圖案,都是白族人對生活的一種理解和認識,也蘊含著他們對人生的一種嚮往和希望。從一塊塊色調諧調、意蘊雋永的紮染布,從這一抹藍白色,可以看出周城白族人的性格特徵和民族心理。在周城,孩子百天,外婆要送一塊紮染布給外孫;結婚時,媽媽也會贈送兒女紮染布,以表愛意;老人珍藏的物件裏,一定會有一件紮染;白族的服飾上,傢俱飾品裏,一定有紮染……紮染一直是周城白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藍白色一直也是周城白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我記憶中有很多關於紮染的片段,一起做紮染布的阿姨們的歡聲笑語,一起做紮染的小時候的玩伴、紮染的板藍味道……每每做紮染,我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感動紮染讓我瞭解自己,讓我體驗到溫度和愛,讓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回歸到初心。我時常分不清楚是因為有了紮染才有了周城,還是因為周城有了紮染,這一抹獨特的紮染藍,流動在我的血液裏,生命中。在我外出生活工作的時候,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這樣的感動時常給我很多力量,所以,對我而言,紮染不只是一塊布,而是一中生活,一種力量。

也希望能把紮染作為一個豐盛的載體來承載很多白族傳統文化的部分,所以,藍續在周城成立了綠色紮染坊,探索古法植物染,挖掘和提升周城紮染背後的文化意義及價值,期望老藝人在藍續可以有一個傳承紮染技藝的平臺,大眾能有一個瞭解、體驗和學習白族傳統文化的空間,周城的年輕人也能重新感受紮染價值,使紮染重新回到對人、對環境友好的原初價值來,和周城一起守護這一抹藍白色。

藍染的染料靛藍是活的,可以用五年之久。

藍染的染料靛藍是活的,可以用五年之久。

利用傳統紮染方法結合現代的創意,澳門lego作品。

利用傳統紮染方法結合現代的創意,澳門lego作品。

 

你為什麼會想要在自家的院子成立藍續綠色文化發展中心呢?

我每一年春節都要回家,每一年看到的周城都在變化,2012年的春節,我走在村裏的水泥路上,看著一幢幢即將而起的水泥房,路上再也沒有看到年輕人背後的背簍裏裝著紮染,我的內心被深深刺痛了。我的童年在周城度過,曾經是那麼美好。

兒時的周城,是藍色的,青石板路在白牆青瓦之間蔓延,路兩旁晾曬著美麗的藍色紮染布,紮染布隨風飄動,淡淡的板藍根清香在空氣中流動……那時候的周城,質樸和厚實,美得純粹。 兒時,我和小夥伴們,有著美麗的上學路,美好的放學時光,在小溪裏踏水,在玉米地中玩捉迷藏,一起給田中勞作的父母送飯,一起做紮染,一起紮火把過火把節,享受著我們的童年……那時候的我們,簡單但是快樂。

如今,板藍根飄香的藍色周城在慢慢消逝,會說白語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傳統民俗也在漸漸遠離;做手工布的老人也相繼離開,她們的家裏,只留下也許永遠都不會再發出聲響的織布機。但是奶奶的話,一直記在我的心裏。“家裏的存貨幾年了,色彩都不會變,可現在的人都喜歡機器做的東西,便宜、花色多,村裏沒人做這些了。年輕的時候,我們一起配色織布,每天都很開心。” 作為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紮染技藝也日漸凋零。周城白族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年輕人都不願再學,現在做紮染的基本都是村裏的老人……和當年的小夥伴們見面,他們中很多都已為人父母,當我們談起以往,又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大家都滔滔不絕,回到了心裏那個藍色的周城。

在這個被譽為「白族民俗活化石」的村子裏,這樣的事情仍在不斷重複著。在村裏,曾經人們引以為傲的本領已經被年輕一代丟棄,取而代之的是對城市的盲目嚮往和越來越同一的生活方式。
陸續又走訪了一些古村落,同樣的問題不只發生在周城……一點一滴的變化,積累在我的內心。終於,2013年我決定返鄉創業。從周城出發,在一座百年的四合五天院落裏紮根下來,希望和村裏的老藝人們,夥伴們攜手找回遺失的美好。

2014年,藍續綠色文化發展中心正式成立。藍續是一家綠色文化發展機構。它旨在與當地的社區居民,通過市場和公益的連接,傳承、發展和創新在地的少數民族綠色文化,探索文化傳承和發展之路,踐行可持續的綠色生活,推行人人可實踐的可持續生活方式。

白族的老太太多是紮染的高手。

白族的老太太多是紮染的高手。

 

成立藍續之後,你們主要向公眾開放什麼樣的活動呢?

面對全國,我們開展白族文化的在地體驗;面對周城的鄉親,我們主要針對孩子和老人,舉辦手藝傳承、兒童和老人關注的活動,比如有紮染比賽、我愛社區等活動。

你希望妳們的努力可以帶給妳的家鄉,妳的家族什麼呢?

1.老藝人們可以擁有一個傳承技藝的平臺,總結並傳承白族文化中那些歷史和自然賦予的神奇和美好;

2.產品的設計者和踐行者可以與大眾進行直接地互動,這不僅有助於技藝的發展和創新,也給大眾提供一個瞭解、體驗、學習傳統民俗文化的空間;

3.社區村民,特別是年經人能對本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和感觸,使他們能在交流中對文化自省,自信,自覺,再生;

4.創新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讓綠色-人文-生態-學習-共用的種子在農村社區中生根、發芽。

 

可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我們急需幫助和資源的提供,這種資源包括知識、技術資源,也包括資金的支援和幫助。板藍根的培育和種植、古法技術的實踐、總結、創新和提升的嘗試、社區學堂本土課程開發等都希望能夠得到外部的支援和幫助。 如何挖掘、吸引和帶動社區能人和年輕人士加入到藍續中,並且藍續如何更加紮根在周城,通過社區服務、教育和活動,影響社區本地人改變發展理念、生活方式。在綠色文化發展中認識到自身生活的價值,進而使現代年經人發展得更好。這些都需要專家們的支援。

 


 

可以在家裡玩的植物染/小白

  材料

洋蔥皮,純棉布,明礬(可用可不用,用洋蔥皮染,可以用鹽水代替),電磁爐,小鍋,小盆,線、夾子,記號筆。

煮染料植物——植物染的一個步驟。

煮染料植物——植物染的一個步驟。

  製作過程

1.純棉布脫漿(這個步驟,如果是純棉布,可以省略) 。

A. 買回來,泡到冷水中約24小時(時間長一些好一點,如果時間不夠,也可以時間短一點); B、晾乾,備用。

2.染液

A. 洋蔥皮洗乾淨,切碎,放入鍋裏煮約30-50分鐘(先大火,後小火) 。

B. 然後,將液體過濾出來,可以再加水煮一次,最後,將洋蔥皮的渣濾出來,丟掉,黃色的液體就是染料。

3.明礬(媒染劑,這個部分可用可不用,如果是洋蔥,也可以用鹽水代替明礬) 。

A. 盆裏裝好冷水,放入明礬,多一點少一點也沒有關係,備用。

4.染過程

A. 把棉、線發給參與者 。

B. 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捆綁。

C. 捆綁好後,給他們每人發一個木頭夾子,上面寫上他們的號數,用一根線把夾子和布連接起來;(為了讓他們可以識別自己的作品,當然,你們也可以有自己的辦法)。

D. 把捆好的布放入明礬水(鹽水)中,大約5分鐘(可有可無),擰幹,放入染液中。

E. 煮大約20分鐘,如果時間寬裕可以多煮一段時間。

F. 關火,取出布料,在明礬水中洗滌一下取出(也可以替換為鹽水) 。

G. 拆線。

H. 掛起來。

donation-ad
很多植物都可以用來染布。

很多植物都可以用來染布。